思科:互联网之父即将远去?
近期,两则关于思科和华为的消息一前一后相互映照。一是,7月18日,思科在其美国官网发出公告称,将裁员约6500人,以帮助公司每年削减成本近10亿美元,裁员人数占全体员工的9%;另一则消息是,10月初华为在硅谷新建部门,并且为此部门调配和招聘1万名员工--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互联网之父面对其来自中国企业的有力挑战者,其现状和未来不禁令人感慨。
比之微软、Intel、苹果公司,思科公司的成立要“合理”得多:在互联网还没有兴起的1984年,打通各个大学、各家公司的多协议路由器的需求是一触即发的,因此当思科1986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它甚至没有做任何市场推广活动就获得了大量订单--可以说,没有思科,就没有如今的互联网。后来的故事超出了它的两位创始人(当时分别在斯坦福大学两个系担任计算机中心主管的莱昂纳多·波萨卡(Leonard Bosack)和桑迪·勒纳(Sandy Lerner)夫妇)的预想,为业界的大多数人熟知:思科在1990年便成功上市,市值一度超过微软,高达5400亿美元--思科成为了至今仍然排名第一的通信设备制造商。
不过,这位世界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却在过去的几年中波动巨大:世纪之交的互联网泡沫曾经让思科的股票价值缩水85%,随后的2001年,思科迎来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裁员,裁员人数达到8500人;后来得益于互联网公司的兴起和发展,思科走出2001年的低谷。现在,它又到了一个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