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0日,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依法依规建立电子书行业准入制度,对从事电子书相关业务的企业实施分类审批和管理。11月4日,新闻出版总署向21家首批获准从事电子书从业资质企业单位颁发了许可证。
从业资质 缘起几何
早在今年5月10日,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司张毅君司长就电子书市场如何规范发展时指出:“实施准入制度,尽快制定准入机制”。半年过去,如今名单的公布已是顺理成章、意料之中的事情。
确实,电子书的产业链涉及到了硬件、内容甚至运营等厂商与机构。这也是造成目前电子书市场鱼龙混杂的根本原因之一,电子书产业层面的竞争更可以说是好不热闹。“新技术、新产业要想健康快速发展,必须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大起大落,无序发展的局面。” 张毅君说。
孙寿山副署长在近日也特别提到了iPad对于中国电子书市场的影响,他认为“iPad的设计、应用、功能、体验和后台内容支持都是目前国内同类产品所难以企及的,差距十分明显。”
那么,对于中国电子书企业以及中国电子书市场的规范来说,从业机制的启动究竟能对市场的规范起到多大作用呢?作为电子书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其意义必将是深远以及深刻的。
从业资质颁发之前,电子书行业存在鱼龙混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这种无序的市场环境势必影响正规企业的发展,资质认证的出台无疑是对数字出版产业和电子书行业的重新洗牌,在淘汰不规范小企业的同时保护了市场的良性循环发展。
“今天是我国电子书产业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它标志着我国电子书产业从此不仅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良好的前行路径,而且标志着电子书产业大军的排头兵开启征程。”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11月4日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