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日企别做“最后的武士”
日本IT业陷入“囧”境。
索尼、松下、夏普、日立、东芝……都曾是赫赫有名的“日本制造”,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它们每个身上都背负着数十亿至百亿美元的巨额亏损,IT日企几乎全军覆没。
但这不算新闻,早在2003年,索尼、日立、松下、NEC、东芝5家公司的总利润就已不敌三星;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购买力锐减,直接刺痛了又炫又酷的日本数码产品销量,日本IT大厂那时就曾集体上演百亿亏损大戏。
接下来的故事路人皆知。苹果公司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生生抢走移动终端的大片份额;微软无心插柳的XBOX游戏机正威胁着日本游戏行业传统霸主的地位;三星和LG确立起液晶面板市场的领导地位,这让日产电视机再难笑傲江湖……
3年来,顽疾未愈。日企也曾纷纷转型。索尼将自己的未来交到黄头发蓝眼睛的斯金格手里;日立不愿再玩消费电子,它的转型目标是重电型企业;松下在大地震后的第二个月就宣布未来3年将裁员3.5万人;日立与三菱合并成立的瑞萨在半导体芯片市场斗不过三星,松下、NEC、富士通等继续加入战团,围攻三星……
这些转型难称得上成功。NEC的PC业务在被联想收购后,大获成功。杨元庆说,之前亏损的原因是,材料成本高和运营开销大。分析师说,日本IT企业该学学日产汽车的凤凰涅磐。
日本曾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曾是尖端数码科技的孕育池,但绝不是异化标准的温床。日本的手机出了国,哪儿也不能用;日本的物联网标准与欧美不同;就连索尼产品里的存储槽都只能插进自家制式的记忆棒。
日本IT企业还将多难,大地震后,日本对全球精英的吸引力锐减,人才危机可能暂时还未显现,却其害致命。
是像“最后的武士”那样坚守古老的武士道精神,还是迎来属于IT日企的“明治维新”,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