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从手机到盒子:小米的战略构图

小米模式背后的理论支撑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2-11-29 作者:萧萧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小米模式背后的理论支撑

    近期,小米盒子的推出步骤、定位策略,再次印证了小米智能手机的成功使拥有强大创新理论支持的结果,而不是偶然的市场因素的结果。小米在其整个经营决策过程中的连续性,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 “次生产业”开拓的核心成功因素。

    小米选择的产业具有特殊性。他不是一个新产业,不是一个新技术体系支撑的产业,也不是一个面向全新的市场需求的产业,而是原有产业的进化和升级。在进入这种产业之时,新公司很少会面临原有产业力量的阻滞效应,同时也很少会面临资源瓶颈。

    但是,任何阻碍小米智能手机或者盒子成功的行业内“参与者”,都铁定的并不能左右消费者的决策。因此,充分利用消费者的决策权、最终裁定权,是小米这类全新企业进入“次生产业”的核心战略之一。所以,可以看到无论是现在的盒子,还是原来的智能手机,小米很会玩悬念、很会调动市场和消费者的神经,也很会进行“精准卡位”。

    小米成功的因素中,精准产品卡位非常重要。但是,究竟要卡在什么位次上才算科学的位次却不是一个能简单回答的问题。小米的精准卡位具有依托自身能力水平和可以调动的行业资源数量,立足眼下着眼未来的特点。小米在次生性行业,科学应用了次生行业规则重塑的方式。小米手机改变了原有市场的竞争格局、定价原则、产品在市场中的线性布局、消费者的线性布局。进而在改变的市场规则中(这是一种次生改变,而不是根本改变),赢得了“下一个”市场的先机。

    小米的定位始终在于“明日市场”。小米对今天的市场格局中,与竞争者一较长短没有兴趣:这可能是由小米的实力决定的,但是这种“没兴趣”却不是一件坏事。小米手机定位于低价格市场,而当时这个所谓低价市场还未存在过,他需要小米却创造,也需要小米去承当风险。风险的背后则是这个“明日市场”暂时没有竞争者。精准的产品和市场定位,使得小米不需要与行业巨头“一较高下”:昔日的手机不需与苹果、三星对抗;今天的盒子也不面临TV厂商的直接竞争。

    把握产业中的次生性调整和机遇的出现,小米似乎有着过人之处。但是,这种“过人”之处仅在于小米科学的把握了产业发展的规律的方向性。智能手机上,小米在看到了移动互联下的智能体验普及化的趋势,订位自己在一个普及化市场中扮演开拓者和品牌成就者的角色。小米深刻意识到智能时代,智能产品从科技技术密集型,向市场营销密集型的转变,敢于在一穷二白,没有任何核心技术,尤其是没有核心硬件技术的条件下,进入智能手机和智能TV市场。这得益于小米成功把握了,未来整个IT产业(软件、硬件和网络)的发展趋势,把握住了科技主导到营销主导,最终到市场主导的行业转变规律。

    对于小米这等创业型企业的早起成功,人们往往争论时内在的、自身努力的因素占据了主导,还是外在的、市场环境和机遇性的因素占据了主导。这种争论者显然忽视了外在因素是靠内在因素来把控的这个基本事实:即便行业机遇存在于那里,人们还是需要在理论性的思考下,认识、把握和利用“机遇”,而不是等待机遇自己撞上门来。而实现这种对于机遇存在的判断,本身也需要扎实里的市场理论基础、行业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从手机到盒子,这是小米智能产品线的一个构图路线,也是小米软硬件和市场资源效益最大化的一个构图,更是小米大“互谅网”产品线的一个构图,但是,更重要的这还是小米决策理论再次把握住市场机遇的一种尝试,是小米商业模式的再次构图。

上一页 1 2 3 4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