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康达新材多维度攻坚高端材料领域:ITO 靶材突破进口替代 半导体 IGBT 业务迎双重利好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25-09-22 作者:佚名

    2025 年 9 月 19 日,康达新材料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康达新材)在 2025 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集体接待日暨中报业绩说明会上,披露了公司在显示材料、ITO 靶材及半导体 IGBT 领域的最新进展。作为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正以技术突破为核心,加速高端材料进口替代,推动第二、第三增长曲线落地,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ITO 靶材突破进口替代 显示材料业务进入放量期

    在显示材料赛道,康达新材控股子公司惟新科技已实现关键突破。据披露,惟新科技 “年产 30 吨高品质 ITO 靶材项目” 已正式建设完成,其产品性能对标进口同类靶材,在电阻率、致密度等核心指标上更优于行业同等规格标准,成功打破国外企业在高端 ITO 靶材领域的技术垄断。

    目前,该 ITO 靶材正全力推进商业化落地:一方面着力开展 OLED 显示面板前端企业的全流程测试,验证产品在高端显示场景的适配性;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国内头部显示面板企业,推动产品进入核心供应链,为后续规模化供货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公司显示材料业务已形成 “ITO 靶材 + 氧化铝靶材” 双产品矩阵。2025 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显示材料营收即由这两类产品销售构成。其中,氧化铝靶材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延伸至集成电路(IC)制造领域,可用于沉积绝缘层与介电层,有效隔离电路干扰、减少电流泄漏,提升芯片产品的可靠性与耐久性,且目前已根据客户实际订单需求实现稳定供货,成为显示材料业务的重要增长支撑。

    半导体 IGBT 迎政策东风 收购整合加速战略升级

    在半导体领域,康达新材的 IGBT 业务正迎来政策与产业整合的双重机遇。近期商务部对美国模拟芯片启动低价反倾销调查,这一举措将直接限制美国低价模拟芯片的进口规模,为国内 IGBT 企业创造更稳定的定价环境。公司表示,反倾销调查有望进一步推动下游厂商将订单转向本土供应链,助力国产 IGBT 市场份额提升,为公司相关业务拓展提供有利政策窗口。

    产业整合层面,康达新材正以 “内生 + 外延” 双轮驱动模式推进半导体布局。目前,公司正积极、有序开展对北一半导体科技 (广东) 有限公司的全面尽职调查、审计及评估工作,拟通过现金方式收购其不低于 51% 的股权,若收购完成,将直接获取北一半导体在 IGBT 领域的技术与产能资源,快速切入半导体制造核心环节。同时,公司已支付收购成都中科华微电子有限公司的第一期股权转让款,相关工商变更与股权交割手续正在推进中,进一步完善半导体材料产业链布局。

    对于收购资金保障,公司明确采用 “自有资金 + 并购贷款” 的组合方式,严格匹配资金期限与投资周期,在控制负债风险的同时,确保战略投资稳步推进。据介绍,收购北一半导体是公司打造 “第三增长曲线” 的关键举措,将与公司现有半导体材料布局(包括 CMP 抛光液、溅射靶材、LTCC 陶瓷材料等)形成协同,加速向半导体产业战略转型升级。

    聚焦高端材料赛道 长期价值与股东回报并重

    从战略规划来看,康达新材已构建 “胶粘剂与特种树脂新材料为主链、高端电子信息材料为第二增长曲线、半导体产业为第三增长曲线” 的发展格局。在高端材料进口替代的大背景下,公司不仅在 ITO 靶材、显示材料、IGBT 领域持续突破,还在 CMP 抛光液(氧化铈产品正开展内部测试)、LTCC 陶瓷材料(低温共烧陶瓷生料带实现进口替代,成为新研装备项目单一国产生料带供应商)等领域同步推进,形成多维度技术护城河。

    公司强调,将始终把股东回报理念融入经营管理全流程。2025 年上半年,公司已实现营业收入 22.58 亿元(同比增长 65.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117.37 万元(同比增长 190.56%),业绩增速显著。未来,公司将继续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与成本控制,巩固高端材料领域竞争力,推动市值与内在价值协同增长,与投资者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后续,康达新材将持续披露 ITO 靶材测试进展、半导体收购项目动态等关键信息,投资者可关注公司在指定媒体发布的正式公告,了解业务落地最新动态。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