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乐观的财务状况,长虹能否走过莫斯科冬天
长虹系不容乐观的还包括长虹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04/05/06年,四川长虹作为长虹集团的控股子公司,经历了巨亏、盈利的波折。从2004年经营业收入115.39亿元,净利润亏损36.8亿元;2005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度增长,达到150.6亿元和2.85亿元;2006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87.57亿元,净利润3.06亿元。分析认为,这种看似叫好的财报是建立在母公司巨额亏损的基础之上的。
作为四川长虹的控股母公司,长虹集团是100%的国有企业,同时不是上市公司,也不需要像四川长虹那样公布财报,因此掌握长虹集团的经营状况更加困难。但是从一些相关报道,以及在收购美菱案中批露的收购公告中依然可窥一斑:长虹集团已经连续亏损3年,2004年至2006年的亏损额分别为24.76亿元、393.5万元、9.57亿元,其资产负债率06年更是创下新高,达86.51%,处于一个很危险的境地。
长虹集团的亏损主要源于四川长虹对美国Apex公司的债权。其中仅06年低四川长虹就和长虹集团进行了总额为15.77亿元的资产置换。四川长虹置出资产为4亿元人民币对美国Apex公司的债权和11.77亿元的存货;置入资产为长虹集团(含长虹厂)所拥有作价13.78亿元长虹商标无形资产和1.9亿元的土地使用权。针对资产置换的差额,长虹集团将向上市公司支付437万元现金。
业内人士指出,长虹集团拿到的资产为4亿元人民币对美国Apex公司的债权和11.77亿元的存货属于低效资产,也是四川长虹亏损的根源。而四川长虹置入的作价13.78亿元长虹商标无形资产和1.9亿元的土地使用权则是优质的优良资产。长虹集团向四川长虹在06年12月作出如此不合算的资产置换的目的显而易见,那就是: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资产结构。
同时业界指出,资产为4亿元人民币对美国Apex公司的债权在当年度很难实现,11.77亿元的存货以很难实现销售,这两点自然导致长虹集团的亏损。而置换中长虹集团出让的作价13.78亿元长虹商标无形资产则会使长虹集团失去“商标使用费”这笔收益,1.9亿元的土地使用权在今天的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的背景下更被认为是会在未来增值的优良资产。
虽然四川长虹通过05年的股改:管理层和员工持股,长虹集团持有四川长虹股份已经从53%多,降低到30%强,但是四川长虹和长虹集团依然具有很强的连带关系。从美菱收购案依然由长虹集团和四川长虹共同操刀、以及等离子项目双方共同出资都可以说明这一点。另一方面,长虹集团的巨额亏损也被分析人士认为是由于为四川长虹“擦屁股”而产生。
在没有显著的盈力支撑,以及众多新业务都处于培植阶段的背景下,长虹贸然进入等离子屏幕制造,这样的科技密集型、高风险产业将进一步加剧长虹系,特别是长虹集团的经营风险。占据长虹新项目投资半壁江山的长虹等离子项目,能否顺利投产、达到预期产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清和全高清产品,并成功扭转国内等离子市场萎缩的困局、度过初期的亏损期、实现盈利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而从国内平板市场,日渐萎缩的等离子份额,以及长虹手里并不充裕的资金来看,一旦等离子项目出现波折,将意味长虹资金链条的断裂。而其前“蓝田事件”、“银广厦事件”,“德隆事件”“中航油事件”、“科龙系事件”等案例就将是长虹的榜样。对于今天的长虹,等离子项目绝对不是黄金宝地,而更像充满未知和风险的“莫斯科的冬天”。长虹能不能度过诸多新业务的培植期,并成功站在等离子平板的巅峰,将决定长虹能不能等来“莫斯科的春暖花开”,还是在“寒冷的冬季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