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人工智能赋能“三个课堂”,打造智慧教育升级版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22-04-22 作者:佚名

    当前,国家教育启动数字化转型,新型信息技术深度参与教育教学,“三个课堂”(即“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也因人工智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自2012年起,“三个课堂”便作为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2年,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应用的建设目标,有效弥合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2年3月,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大讯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国新旗下国新文化奥威亚与科大讯飞将以此次战略合作为契机,充分发挥技术、资源、品牌优势,在教育信息化领域进行深度合作,通过系统性的方案创新、学情的全场景融合和深度AI技术的创新应用,打造出与课后服务、精准教学、五育并举等教学需求深度结合的智慧教育升级版,致力于引领“三个课堂”行业标准建设,全面助力教育优质均衡。

理念契合,共建高质量“三个课堂”

    2012年以来,“三个课堂”的广泛建设显著提高了我国中小学校师生信息化终端的普及率,并在“停课不停学”的关键时期与“教育基本均衡”的重要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新时代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升级,建设高质量的“三个课堂”成为关键。基于此,一直致力于用人工智能切实推动教育进步的科大讯飞,与坚持通过远程音视频互动教学设备服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新文化奥威亚,在“三个课堂”的创新升级方面不谋而合。以人工智能赋能“三个课堂”,携手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支撑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中国国新与科大讯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产品聚合,共研“三个课堂”新模式

    从设备、人到机制,“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教学呈现出复杂且多元的新生态。因此,在实际的“三个课堂”教学应用中,教师总是面临教研备课、课堂互动、作业批改、学情反馈等应用不同步的问题;教学管理者也时常被组织难、监管难、维护难等问题所困扰,常态、长效的一线教学、管理诉求难以得到满足。如何从“用得上”向“用得好”转化,成为“三个课堂”建设的新关注点。

    为了让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最大化回归育人本原,科大讯飞与国新文化奥威亚共同组建专门团队,推进“三个课堂”融合创新应用,引领“三个课堂”行业标准建立。

    双方通过优势产品的聚合,创新地架构出“1352”的“三个课堂”新模式:以轻量化、可兼容的硬件配置,满足设备间的利旧共享,提高利用率;以深度融合AI智能引擎的服务支撑平台,实现资源、管理、数据的一体化,促进服务集约化;以贯穿教学全流程的应用工具体系,覆盖教学、资源、学习、教研、管理五大场景,真正意义上地服务于教学,促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基于“1352”架构的“三个课堂”新模式

    应用融合,共绘智慧教育新蓝图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首先要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

    科大讯飞与奥威亚架构的新模式 “三个课堂”,通过课前、课中、课后贴合教学实际的应用体系设计,为学校课堂教学、备课教研、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支撑,在统筹区域教育均衡情况的同时,兼顾教书育人的个性化目标。

    目前,该模式已在安徽省金寨县中小学校及河南省内河南工业大学、洛阳理工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多所高校落地应用,并陆续在全国多个省市进行了全面布局。

    其中,安徽金寨县“1对N 智慧专递课堂”项目已成功覆盖全县260余个班级,受益师生超过6000人。通过智慧专递课堂项目,合肥南门和金寨形成跨县域教学共同体常态开课机制。课前,南门小学利用智慧平板向主从两端学校发布预学导案,应对校际学生之间教学背景和能力水平的差异;课中,双方再通过采集到的课堂反馈数据有针对性地对课程进行完善设计,为学生的过程性学习进行精准指导;课后,则利用AI录课将课堂上生成的重难点知识录下来,推送给学生便于巩固复习。基于智慧课堂与远程音视频互动能力深度融合的远程授课,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城市教育资源,助力城乡教育差异的有效弥合。

    精准育人的课堂,高效的师生互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了为课堂赋新、为教师赋能、为学生赋权的智慧教育新样态。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