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深层意义
2008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宣布了国家对台的10项政策措施,其中就有专门针对面板产业的描述。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国内企业将扩大对台面板采购,并由大陆家电厂家与银行共同筹措,先期促成20亿美元的采购大单。
关于这20亿美元的采购大单,市场分析人士为《IT时代周刊》算了一笔账:按照2009年国内1500万台平板电视销量,20亿美元约占该年度大陆面板采购金额的50%。无疑,这个利好消息极大地刺激了市场对台湾面板企业的信心——友达光电、奇美电子、中华映管和彩晶等企业的股票,在连续数天跌停之后,于消息发布次日全部涨停。其中,奇美电子报收于10.85元新台币每股,盘中最大涨幅达7%。
业界普遍认为,20亿美元采购只是一个小小开始,两岸将由此展开更长远的合作。而新成立的“海峡两岸平板显示产业促进工作组”也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目前经济的萧条。他们说,虽然台湾当局一向严格控制面板企业到大陆投资设厂,但两岸产业巨大的合作空间可能为突破束缚创造机遇。比如,大陆的京东方等企业近期要上马更高代线,急需购买设备,而台湾在这方面的自给率已经接近60%。调查显示,两岸企业已经有意就此展开对话,或者联合开发。
“应该鼓励两岸平板产业将合作从产品层面提升到资本层面。”康佳集团副总裁陈跃华指出,虽然中华映管已经参股了厦华,但是大陆彩电企业参股台湾面板厂还是一片空白。相比日韩企业,两岸的合作程度还远远不够。他认为这是两地企业目前无法与日韩平板企业相抗衡的主要症结。
据悉,此前两年,日韩面板企业形成了“索尼-三星”、“松下-日立-佳能”、“东芝-夏普-先锋”三大阵营。其中,光是索尼、夏普和三星3家企业在液晶电视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已超过50%。日韩企业结盟后形成的强大的整机制造能力和面板自给优势,都给两岸平板产业链上的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无疑,携手合作是两岸抵御日韩企业的最佳选择。”DisplaySearch大中华区副总经理谢勤益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