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晚间,极米科技、安克创新、联合光电、深康佳、中微公司、北方华创、芯源微、晶合集成、国科微、伟时电子、宝明科技、蓝黛科技、超声电子13家投影、电视、触控显示、智能座舱、显示驱动与芯片、显示装备与材料等显示相关企业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
所汇总的13家企业2025上半年业绩整体表现非常不错。其中,8家企业营收、净利双增,仅1家企业双降。极米科技、安克创新、中微公司、北方华创、晶合集成等整体表现亮眼。在营收方面,超过10亿的有8家,同比增幅超过10%的有5家。归母净利润方面,盈利的有10家,亏损的仅3家,与上年同期相比,仅3家同比下降,增幅超过50%的有6家,其中极米科技同增超过2000%。
极米科技:营收、净利双增,车载市场快速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6 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66.22 万元,同比增长2,062.34%。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研发创新战略和供应链体系提质增效,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和成本有效控制,提高研发和生产效率、增强市场响应速度,整体推动公司成本管控、效率提升及核心盈利能力稳步增强。
2025 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创新、优化产品矩阵,推出了便携投影Play 6、家用旗舰RS 20 系列、轻薄投影Z6X Pro 三色激光版等新品,进一步夯实入门级DLP 投影份额优势,同时完善中高端激光投影产品矩阵,提升高端投影性能;海外市场方面,公司继续坚定实施品牌出海与全球化业务布局,公司产品已进入欧洲、北美、日本、澳洲等区域主要线下渠道,未来将基于已有渠道的积累,加强产品及品牌出海精细化运营,提升极米产品在海外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公司不断拓展技术与产品的应用场景,布局车载投影新业务,已获得了多个车载业务定点,涵盖智能座舱、智能大灯领域,报告期内,公司部分车载产品已交付上车,问界M8、问界M9、尊界S800、享界S9 等多款车型已搭载公司车内后排投影产品。
公司坚定投入研发资源用于技术及产品储备,同时积极进行光学底层技术的研究与前瞻布局。公司采用自主研发及产学研合作模式,与长春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同开展联合研发及人才培养储备工作。报告期内公司投入研发费用1.97 亿元,报告期内新增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8 项,累计已取得发明专利418 项。
2025 年上半年,公司继续拓展技术与产品的应用场景,范围涵盖智能座舱、智能大灯领域,报告期内,公司车载投影业务产品已陆续实现量产交付。未来公司将专注于产品研发、生产和交付的高效执行,通过先进的投影技术,不仅为家庭娱乐场景带来变革,也为车载、商用等场景注入更多可能性,持续推动显示解决方案的创新。
得益于在投影显示领域的持续创新和深厚积累,公司在车载市场快速突破,目前公司可为汽车提供车内、车外多样化光学解决方案。车内解决方案包含一机多投座舱投影、天幕投影和侧窗投影三大亮点产品。
公司坚定实施品牌出海战略与全球化业务布局,在公司重点开拓的欧洲、北美、日本等市场,公司持续精进本地化经营,不断完善线下渠道覆盖,目前公司产品已进入包括Best Buy、Sam’sClub、Walmart、Swisscom、MediaMarkt、Saturn、Fnac、Darty、EI CorteIngles、Bic Camera、JB HI-FI、茑屋家电、友都八喜等在内的海外零售渠道。2025 年上半年,公司发布海外新品MoGo 4 与MoGo4 Laser,其中MoGo 4 Laser 为公司首款搭载三色激光光源技术的便携投影仪。MoGo 4 系列投影仪兼具便携性、性能与时尚感,支持快速拉起式启动、自动梯形校正和360°自由旋转;搭载内置电池,在节能模式下可实现最长2.5 小时视频播放、6 小时音乐播放;内置Google TV 系统,支持原生Netflix 授权内容播放;可通过磁吸式创意滤镜系统带来独特视觉体验。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受到广泛认可,MoGo 4 系列已获得EISA(欧洲影音协会奖) 2025 Best Product、2025 年德国iF 设计大奖。
安克创新:营收净利双增,智能影音类实现营业收入27.98 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智能用电、智能家居自动化、智能影音三大产业方向,在数码充电、消费级储能、智能清洁、智能安防、创意打印、智能音频、智能投影等核心业务领域持续深耕,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硬件的深度融合,驱动产品智能化升级与体验革新。依托深厚的硬件技术积累,以及成熟的产品化与市场化能力,安克创新在科技行业新浪潮的背景下,持续加大对新兴领域的投入,进一步引领全球技术创新变革。
2025 年1-6 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8.67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3.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7 亿元,同比增长33.8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61 亿元,同比增长25.55%。
公司的智能影音类产品主要包括soundcore(声阔)品牌的无线蓝牙耳机、无线蓝牙音箱、无线蓝牙麦克风、会议摄像头等系列产品,以及Nebula 系列的激光智能投影等系列产品。
2025 年2 月,公司在内部成立一级组织影音(soundcore),负责公司耳机、音箱、投影类产品全球商业成功,计划通过精准定位、创新营销、拓展渠道,推动产品全球覆盖与渗透,提高soundcore 品牌知名度,借助多元方式增强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专注研发核心技术,提升产品性能品质,实现“成为全球消费者热爱品牌”的愿景。
报告期内,公司智能影音类实现营业收入27.98 亿元,同比增长21.20%,占总营收的比例为21.75%。
2025 年5 月,Nebula X1 发布,作为首款搭载自研三色激光光机的投影设备,融合液冷散热、智能调光与电动微云台等50 余项专利技术,全面提升画质稳定性与使用便捷性。Nebula X1 首次集成4.1.2 无线环绕音响系统,并支持3500 流明亮度输出,适应复杂环境下的大尺寸投影需求,并显著增强视听一体化体验。值得一提的是,Nebula X1 高达80%的投影与音箱组合购买率,成功突破“智能投影声音不重要”的旧认知,验证了新升级的影音一体化战略。
联合光电:智能驾驶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503.26 万元,同比增长5.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2.76 万元,同比下降171.59%。
2025 年上半年,新型显示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约20%,主要产品包括投影、VR 设备、AR 眼镜、运动DV 等。智能驾驶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主要产品包括ADAS 等各类车载镜头、车载雷达、HUD、PGU,其中,车载镜头出货量同比增长60%以上,增长势头明显;截至2025 年6 月末,公司相继获得了比亚迪、一汽红旗、零跑、东软睿驰、吉利、长安、奔驰等多家汽车厂商及全球汽车供应链Tier1 厂商定点,覆盖超过40 款车型。
受国际环境尤其是关税政策变动影响,叠加国内下游需求减弱等多重因素导致存量市场竞争内卷加剧,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安全监控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比下降2.08%。
深康佳 :亏损大幅收窄 海外业务与技术创新双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52.48 亿元,虽同比小幅下降 3.05%,但净亏损较上年同期显著收窄 64.75%,降至 3.83 亿元,呈现出明显的经营改善态势。在行业竞争加剧与产业转型的关键期,公司通过战略优化与精益管理,实现了基本面的稳步向好。
海外市场成为本期业绩亮点。财报显示,公司白电业务海外收入同比增长 47%,利润增幅更高达 51%,海外业务已成为拉动整体业绩改善的重要引擎。这一增长得益于公司对海外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及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有效对冲了国内消费电子市场的下行压力。同时,公司持续推进资产盘活工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夯实了经营基础。
在核心业务板块,技术创新驱动成效显著。消费电子领域,公司聚焦高端化与智能化升级,推出的搭载 648 分区 Mini AI-LED 显示技术的 G9W 壁纸电视等新品市场反响良好。其中,搭载 AI ERA 人感影像大模型的 110A8 Ultra 电视凭借 23 万级分区背光控制技术荣获行业重要奖项,彰显了公司在显示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
半导体及新兴业务方面,尽管仍处于投入期,但技术突破持续显现。报告期内,公司 Mini LED 显示产品出货量实现爆发式增长,重庆康佳光电 Mini LED 直显屏单月出货量曾环比增长 280%,创历史新高。在 Micro LED 领域,公司已完成近 700 件核心专利申请,形成从外延芯片到显示屏的全产业链布局,为后续规模化量产奠定基础。
战略层面,自控股股东变更为中国华润下属企业后,资源协同效应逐步显现。依托华润集团在半导体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公司半导体业务有望加速产业化进程。目前,公司已在存储芯片封测领域形成布局,Mini/Micro LED 技术研发持续推进,MIP 相关产品计划于 2025 年导入量产,长期发展动力增强。
深康佳表示,下半年将继续聚焦消费电子与半导体两大主业,深化与华润体系的战略协同,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 Mini LED 等核心技术的产业化落地。随着产业整合的持续推进与创新成果的逐步释放,公司有望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中微公司:营收同比增 43.88% 刻蚀与薄膜设备双轮驱动增长
2025 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49.6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5.13 亿元,同比增长约43.88%。其中,2025 年上半年刻蚀设备销售约37.81 亿元,同比增长约40.12%;LPCVD 设备销售约1.99亿元,同比增长约608.19%;公司针对先进逻辑和存储器件制造中关键刻蚀工艺的高端产品新增付运量显著提升,在先进逻辑器件和先进存储器件中多种关键刻蚀工艺实现大规模量产。
2025 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约7.06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89 亿元,同比增长约36.62%,主要原因:(1)2025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43.88%下,毛利较去年增加约5.52亿元。(2)2025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约14.92 亿元,同比增加约5.21 亿元(增长约53.70%),2025 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约为30.07%,远高于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平均研发投入水平(10%~15%)。2025 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1.16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5.49 亿元(增长约96.65%)。(3)经评估师评估,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对外股权投资于2025 年上半年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合计约1.68 亿元,较2024 年上半年亏损的0.08 亿元增加约1.76 亿元。
2025 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约5.3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0.56 亿元,同比增长约11.49%,主要原因:2025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43.88%,毛利较去年增加约5.52 亿元,以及2025 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较去年增加约5.49 亿元。
2025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总额14.92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3.70%,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0.07%。公司目前在研项目涵盖六类设备,包含多个关键制程工艺的核心设备开发。
北方华创 :技术突破驱动营收、净利双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实现稳健增长,核心指标表现亮眼。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1.42 亿元,同比增长 29.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2.08 亿元,同比增长 14.97%;基本每股收益达 4.4496 元,盈利能力持续显现。
技术突破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财报指出,公司在集成电路装备领域持续发力,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刻蚀设备(CCP)、原子层沉积设备(ALD)、高端单片清洗机等多款新产品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工艺覆盖度显著增长。同时,多款成熟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凭借优良的产品、技术和服务优势,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为营收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盈利质量方面保持稳定。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维持在 43.02% 的较高水平,销售净利率达 19.1%,显示出公司在规模扩张过程中对成本的有效控制。随着营收规模的持续扩大,规模效应逐渐显现,成本费用率稳定下降,推动净利润保持同比增长,体现出公司经营效率的不断提升。
芯源微:营业收入7.09 亿元,同比增长2.24%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提升研发力度,在前道涂胶显影、高端封装涂胶显影、前道化学清洗、后道键合品类等多个业务板块及核心零部件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产品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达到1.32 亿元,同比增长12.87%。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9 亿元,同比增长2.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6 亿元,同比降低79.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50 亿元,同比降低238.44%。为提高产品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同时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有所增加,加之汇兑损失增加,报告期内净利润出现阶段性下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58.38 亿元,同比增长4.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7.15 亿元,同比增长0.89%,公司资产规模持续扩张,资产质量良好,经营质量稳健。
截至2025 年6 月30 日,公司共获得专利授权364 项,其中发明专利212 项(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发明专利187 项,中国台湾地区发明专利21 项,美国发明专利4 项),实用新型专利113项,外观设计专利39 项;拥有软件著作权113 项。
报告期内,公司前道涂胶显影产品持续获得国内头部逻辑、存储等客户订单,offline、I-line、KrF 机台在多家客户端量产跑片数据良好,客户认可度持续提升。公司化合物等小尺寸设备近年来已作为主流机型批量应用于三安集成、华灿光电、乾照光电、北京赛微等国内一线大厂,已经成为客户端的主力量产设备。
晶合集成:营收突破 51 亿 净利润同比激增 77.61%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9,845.47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21%;实现净利润23,199.9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07%;实现归母净利润33,212.88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61%;扣非净利润为20,383.15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5.30%;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70,503.4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65%。2025 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5.76%。
公司主要从事12 英寸晶圆代工及其配套服务,具备DDIC、CIS、PMIC、MCU、Logic 等工艺平台代工技术能力和光刻掩模版制造能力。在晶圆代工方面,公司已实现150nm 至40nm 制程平台的量产,28nm 制程平台的研发正在稳步推进中。
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种类、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毛利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2,979.42 万元,从制程节点分类,55nm、90nm、110nm、150nm 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38%、43.14%、26.74%、19.67%,40nm 开始贡献营收;从应用产品分类看,DDIC、CIS、PMIC、MCU、Logic 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0.61%、20.51%、12.07%、2.14%、4.09%,CIS 和PMIC 产品营收占比不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投入69,482.02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3%,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3.37%,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员工5,492 人,其中研发人员1,924 人,占比35.03%。报告期内公司新获得发明专利139 项、实用新型专利42 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1,177 个。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新产品逐步导入市场,如40nm 高压OLED显示驱动芯片实现批量生产、28nm 逻辑芯片持续流片、55nm 堆栈式CIS 实现全流程生产以及55nm 逻辑芯片和110nm Micro OLED 芯片实现小批量生产。
展望未来,晶合集成将继续聚焦 DDIC 与 CIS 两大核心产品,推进 CIS 产品向中高阶应用迈进。同时,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针对快速增长的汽车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市场以及 AR/VR 等新兴应用领域,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研发,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随着 28nm 等先进制程技术的逐步量产和市场拓展的深入,晶合集成有望在半导体晶圆代工领域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为投资者带来持续回报。
国科微:超高清智能显示系列芯片营收2.47亿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面对市场竞争,坚持主业并积极发展新业务,不断开拓市场,抢占新赛道,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缩减低毛利产品的销售以应对挑战。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4,138.11万元,同比下降12.86%;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27万元,同比下降25.02%;整体毛利率为28.72%,较上年同期提升11.08个百分点,环比2024年度提升2.43个百分点。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积累和新产品开发,持续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32,327.6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43.60%。高研发投入虽短期内对公司当期净利润产生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智慧视觉系列芯片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4,150.93万元,同比下降16.77%,占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的46.06%;毛利率为27.89%,较上年同期提升16.23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前端视频编码芯片GK72系列产能充足,持续为消费类与行业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芯片解决方案。公司普惠型智能视频编码芯片GK7205V500系列已完成样片验证以及客户侧导入,进入批量推广阶段,可为市场提供更高性价比的智能编码方案。
报告期内,超高清智能显示系列芯片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4,748.83万元,同比下降35.13%,占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的33.38%。公司超高清智能显示系列芯片产品主要有GK62系列、GK63系列、GK65系列、GK67系列等,分别对应高清机顶盒芯片、超高清4K机顶盒芯片、超高清8K机顶盒芯片、TV/商显芯片,产品具有高集成度、低功耗等特性,支持TVOS、国密、AVS等多项国产技术标准,可广泛应用到卫星机顶盒、有线机顶盒、IPTV机顶盒、OTT机顶盒、TV/商显和端侧人工智能等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的商显芯片GK67系列已在主流教育机、会议机及泛屏商显终端厂商出货,商显产品全面兼容鸿蒙生态,并通过鸿蒙4.0兼容认证,鸿蒙5.0正在开发迭代中。目前,公司正在与各运营商和教育行业对接AI赋能产业升级需求。
伟时电子:营业9.7亿,同增9.81%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664.42万元,同比增长9.8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948.08万元,同比增长0.87%;扣非后净利润1,094.19万元,同比下降33.97%。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研发费用投入6,749.68万元,占销售收入比例为6.91%。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24项,另外,在申请中的各项专利46项。
面对车载显示行业发展趋势,公司精准定位研发方向:智能座舱动态防窥背光模组的开发、智能座舱超大屏幕背光源模组的开发、蓝光Mini-LED式样背光显示模组的持续开发投入、多联屏全贴合以及曲面3D贴合技术开发、VR等民用Mini-LED型背光液晶显示屏模组的开发、抬头显示器的开发、流媒体后视镜超窄边框的开发、三色背光开发等。
宝明科技:超高亮度HUD 背光源较快增长
2025 年上半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157.75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01%;期间费用合计10,972.22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52%,其中:销售费用1,649.80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13%,管理费用4,141.70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5.04%,研发费用3,594.70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4.52%,财务费用1,586.02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14%。实现营业利润-1,526.25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70.62%;实现利润总额-1,788.10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64.45%;实现净利润-1,756.89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64.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00.05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71.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98.60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77.73%。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25,189.74 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72,583.06 万元,股本18,204.31 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3.99 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59.34 万元。
2025 年上半年,随着国内比亚迪、小米、蔚来、吉利等新能源汽车销量进一步提升,车载显示业务持续增长,超高亮度HUD 背光源也呈现较快增长。手机和平板背光源市场总量略有下滑,液晶面板镀膜业务随着汽车终端对显示性能要求的提高,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行业竞争依然激烈。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加强内部管理,实行降本增效,上半年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有所上升。同时,公司复合铜箔业务在上半年逐步实现量产出货。公司整体经营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
蓝黛科技:车载类产品销售收入增长,为公司带来业绩贡献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063.13 万元,同比增长8.3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923.93 万元,同比增长61.5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984.02 万元,同比增长138.00%。
公司主营业务为动力传动业务和触控显示业务,全面推进双主业协同发展。报告期,公触控显示方面,公司紧抓盖板玻璃、车载触摸屏等市场快速发展的契机,积极推进大客户拓展,努力提升市场规模,同时,强化质量管理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触控显示业务主要为触摸屏及触控显示一体化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触控模组、显示模组、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盖板玻璃、功能片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工控终端、物联网智能设备等信息终端领域。公司致力于将全球领域领先厂商作为重点开拓客户,现已成为康宁、群创光电、京东方、广达电脑、仁宝工业、富士康、华勤通讯、华阳电子等行业内知名企业的供应商,产品最终应用于国内外知名品牌电子产品。
报告期,触控显示市场整体回暖,公司凭借多元化的产品布局和产业链整合优势,积极拓展新客户,深度绑定核心优质大客户,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公司持续推进成本优化,积极加大新品开发力度,努力推动触控显示业务稳健发展。
报告期,公司车载类产品销售收入增长,为公司带来业绩贡献。报告期,公司触控显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8,757.5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8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06.70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8.19%。
超声电子:液晶显示业务实现营收8.49亿元
报告期内,得益于公司业务有效开展以及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公司整体销售及盈利水平均实现增长,为公司赢得了良好开局。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4,542.14 万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1,482.05 万元,同比分别上升13.26%和53.62%。
报告期内,全球经济格局处于周期性调整阶段,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加剧。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经济博弈加剧等因素的影响,给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运行带来严峻挑战。
国内方面,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深化,宏观政策环境趋于宽松,支撑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催生大量新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为印制板、显示触控及覆铜板行业注入强劲发展动力。不过伴随产品需求攀升,材料成本亦同步上涨,加上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空间承压。对此,公司实时关注市场动向的同时,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一方面,公司深入挖掘AI 服务器、光模块、智能出行、智能家居和工业控制等细分领域潜力,持续储备优质客户资源;另一方面,紧密跟随客户技术发展步伐,依托深厚生产技术积淀、先进设备及稳定质量体系,与优质品牌客户开展技术研发合作,持续优化产品与产能结构,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高性能产品的需求。与此同时,公司采取开源节流并举的策略,在维持工厂较高的产能利用率的同时,加强供应链管理,并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推动材料成本优化等项目来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夯实市场竞争力。
本公司主要从事印制线路板、液晶显示器及触摸屏、覆铜板及半固化片、超声电子仪器的研制、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印制板业务、液晶显示器及触摸屏业务、覆铜板和超声电子仪器及其他四大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5.42亿元、8.49亿元、5.15亿、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