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利亚德、艾比森、雷曼光电、GQY视讯、三安光电、木林森、沃格光电、中光学、四川长虹、京东方、彩虹股份、莱宝高科、长信科技、同兴达、天山电子、星星科技、华安鑫创等多家LED、彩电、投影、显示面板、车载显示、触控显示等显示显示相关企业密集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屏显时代为您带来最新快报。
在所汇总17家显示企业中,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有10家,总营收超过20亿的有9家;归母净利润亏损的多达六家,同比增长的仅有7家,其中利亚德、四川长虹、京东方、星星科技等表现增幅较大。营收、净利双增的有6家,双降的也有6家。
利亚德:净利润逆势增长 34%,海外市场与 Micro LED 成增长双引擎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1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72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2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3.91%;净利率4.89%,较上年同期提升1.36 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公司2025 年上半年虽收入小幅下降但盈利能力与现金流状况显著增强,经营质量明显提升。在行业整体面临需求压力的背景下,利亚德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深耕海外市场及技术创新驱动,实现了经营质量的稳步提升,为投资者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中期答卷。
收入方面,面对行业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公司及时改革经营策略,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全面贯彻以盈利为目标、求强不求大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境内采取直渠融合销售模式后,公司一方面主动放弃风险大、付款差、毛利率低的项目,另一方面推动渠道合作从以显示单元出货为主向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转变,截至目前,尽管境内渠道订单同比下降20%,但项目质量和可执行性大幅提升,保障了公司行稳致远。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强现金流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应收款催收力度。
报告期内,公司智能显示业务实现营收30.7 亿元,随着二季度境内境外业务同步提速,营收环比增长了20.14%,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报告期,公司Micro LED 新签订单已超6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
本报告期,公司智能显示业务境内境外营业收入出现分化,境内收入同比下滑18.78%,境外收入同比增长19%,但二季度境内境外收入环比均实现增长,其中,境内显示因项目实施进度加快,营收环比增长达26.03%。
境外市场虽二季度以来面临关税战的不确定性因素,但营收仍实现14.56%的环比增长,尤其是欧美市场,环比增速达到了40.89%,主要原因分析如下:一是对平达公司(Planar)的深度改革已初见成效,通过更换管理团队、优化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销售人员强化培训等,显著提升了团队士气与执行力,截至目前,以平达(Planar)为中心的北美市场新签订单同比增长50%;二是加强了境外管理团队与集团总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每周例会与日常沟通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解决业务堵点,有效推进战略部署落地;三是针对境外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加大了本地化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力度,产品契合度提升,销售队伍本地化比重高,服务响应优势凸显,客户认可度持续增强。
AI 与空间计算板块营收和毛利同比有下滑,主要原因为随着AI 技术的普及,市场对算法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子公司NP 和北京虚拟动点专注于空间计算业务,多年来定位以高端为主。为加速动捕产品从“高端应用”向“普及应用”转型,公司主动降低毛利率为今后提升市场占有率创造条件;同时,NP 和虚拟动点的产品绝大多数为自主开发,针对市场需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多款新产品,并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为长期稳健发展奠定基础;此外,美国雇工成本的增加也导致成本增加,从而影响了毛利率水平。
文旅夜游板块上半年实现同比增长3.55%,毛利率亦有提升。自2024 年起,公司对文旅夜游板块采取系统性改革措施,在融合旗下文旅与照明子公司核心优势的前提下,全面优化组织架构,加强不同区域、不同板块业务之间的协同作用,推动资源整合与效率提升。同时,文旅夜游业务模式全面升级,既增强了业务核心竞争优势,也有望提升项目盈利能力。目前,该业务板块已成功打造诸多沉浸式体验项目,未来还将在全息剧场、球幕影院、演绎餐秀等文旅创新场景中深耕发力,打造具有示范效应且可复制的标杆案例。2025 年7 月,子公司励丰文化成功签约香港新界东文化中心音视频及灯光系统,签约金额2.12 亿港币,叠加国家持续出台促进消费政策的时代机遇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赋能,公司文旅夜游板块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期,成为公司实现“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抓手。
艾比森:国内营收同增、海外营收同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8.19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整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报告期内毛利率31.22%,较上年同期提升4.09 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8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7 亿元,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90.64%。这一系列向好数据,既彰显了公司盈利能力的长效增长势能,也印证了降本增效工作的显著成果,更凸显出经营管理水平的持续精进。
报告期内,国内业务客户结构和产品组合持续优化,项目质量稳步提升,带动销售单价上涨,毛利率显著改善;公司国内营业收入4.42 亿元,同比逆势增长10.40%。国内LED 显示市场渗透率已处于较高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海外营业收入13.77 亿元,与上年同期微降1.51%;显示屏出口面积销量同比增长15.23%,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雷曼光电:营业、净利双降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23%;实现归母净利润485.92万元,同比下降35.89%。报告期内,公司针对销售规模、盈利能力、人均产出等经营指标,要求全体中高层干部进行深刻思想变革,对销售模式、供应链模式、标品爆品模式等瓶颈问题,启动系统性深度革新,通过升级营销战略、挖掘细分市场潜在机遇、强化产品核心竞争力等举措,推动业务在战略、运营、产品等多维度实现转型升级,为后续市场开拓与业务增长积蓄充足动能。
公司积极推进海外供应链模式创新,以美国、荷兰、日本、迪拜四大海外子公司为战略枢纽,实施“标准化爆款产品”区域备库战略,重点覆盖北美、欧洲、日韩、中东等核心市场,大幅缩短标品的交货周期,打造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本地化供应链体系。
报告期内,越南迈越科技压铸厂顺利完成筹建工作,正式进入产能爬坡阶段。拓享科技搭建起采购、生产、销售全链条降本体系,采购端通过集中采购、供应商大会等措施严控采购成本,生产端深度发挥惠州拓享、越南拓享、越南迈越科技三大照明生产基地的协同效应,销售端调整激励政策,引导高毛利订单优先。2025年半年度,照明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1.91个百分点。
在当前国内LED显示市场竞争加剧、需求增速放缓的市场环境下,公司在稳固专用显示基本盘的同时,一方面紧跟政策导向布局超高清家庭巨幕市场,另一方面依托技术积累开拓文旅沉浸式显示新场景,通过差异化竞争开辟新的业绩增长点。
GQY视讯:营收4,074.68万元,同降47.39%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市场端积极把握数字经济需求复苏带来的高清显示应用需求机会,继续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客户的需求释放和产品更新;在研发和生产端有效联动,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定制化的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为智能拼接显示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涵盖MiniLED/Micro LED拼接、DLP拼接以及液晶拼接等全系列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74.6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7.39%,主要系本期工程项目实施进度不及预期所致。
2025年上半年,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自查,根据中国财政部、中国证监会有关规范和制度要求推进各项制度的及时更新完善;提高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优化内部审批流程线上运行、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公司组织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履职能力。公司积极履行企业公民社会责任,与上下游建立良性合作关系;通过提高数字化运营系统能力,全方位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三安光电:LED 外延芯片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97%
2025 年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国民经济顶压前行、稳定运行,上半年GDP 同比增长5.3%,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 个百分点。在上半年稳中有进的国内经济环境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87 亿元,同比增长17.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6 亿元,同比下降4.24%。
报告期内,公司LED 外延芯片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97%,本期毛利率伴随着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叠加良率及工效提高等降本措施推进,同比增加6.68 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安瑞光电车灯业务营收规模实现稳步增长。2025 年上半年,安瑞光电累计完成12个新项目的定点,实现对奇瑞、长安、智界、问界等品牌车型的批量供货,扩大了在通用、日产、理想、长安汽车等客户处的供货份额;在产品结构上,安瑞光电突破性获取了多家车企的DLP(智慧数字光学系统)车灯项目,出货的前照灯、氛围灯比重也继续呈上升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集成电路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64%,受益终端市场需求回暖及客户切换供应链,砷化镓射频代工及滤波器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碳化硅围绕车规级应用,加快碳化硅MOSFET 技术迭代,并稳步推进与意法半导体合资的重庆8 英寸碳化硅项目;光技术板块聚焦数据通讯、光学感测等核心增长引擎,持续迭代产品并推向市场,营业收入亦实现稳健增长。
木林森 :营收微降,净利润降幅较大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9.19 亿元,虽同比下降 3.21%,但在复杂市场环境下保持了业务基本盘的稳定。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54 亿元,基本每股收益 0.1 元,毛利率维持在 28.16% 的较好水平,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
盈利质量方面,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表现亮眼,每股经营现金流量达 0.2489 元,较一季度的 0.1769 元显著增长,显示出公司在营收规模微降的情况下,资金回笼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运营效率持续优化。尽管受市场需求波动影响,净利润同比有所下滑,但 28.16% 的毛利率水平较去年同期仍保持相对稳定,反映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产品定价策略上的有效性。
业务结构上,公司继续深耕品牌照明业务和 LED 智能制造两大核心板块。通过 “LEDVANCE” 与 “SYLVANIA” 为主的全球品牌矩阵布局,海外市场渠道优势持续巩固。目前,公司品牌销售网络已覆盖 150 多个主要国家及地区,在北美、欧洲等传统市场保持稳健发展的同时,积极拓展中东、东南亚、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为后续增长奠定基础。国内市场方面,公司响应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战略导向,加大下沉市场投入,线上线下全渠道运营模式成效逐步显现。
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仍是公司重点投入领域。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与全球销售网络的深度融合,产品体系不断丰富,已广泛应用于智能照明、植物照明、光伏储能及空气净化等多个领域。通过技术积累与规模化生产优势,公司不断优化产品性能与系统应用,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节能的照明解决方案。
沃格光电:显示面板玻璃和显示器件业务营收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18,998.68 万元,同比增长14.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415.49 万元。报告期内,公司显示面板相关玻璃精加工和显示器件产品相关传统业务营收实现一定幅度增长,并且为盈利状态。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049.99 万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288.55 万元。
为了确保公司在玻璃基领域的核心技术地位,扩大核心竞争优势,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投入的产品和技术研发包括:玻璃基线路板产品在Mini LED 背光、Micro LED 直显、新一代通讯射频器件、CPO 光电共封(光通讯)、大算力芯片的Chiplet 先进封装等应用开发。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为8,852.48 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3.13%。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取得较好进展。显示面板相关玻璃精加工和显示器件产品相关传统业务持续稳健发展;成都沃格自主研发玻璃基ECI 技术,为国内首条G8.6 代AMOLED 量产线提供玻璃精加工配套服务,进一步提升公司玻璃精加工业务规模和利润增长点;江西德虹玻璃基线路板进入批量生产,助力LCD 显示重回高端市场;湖北通格微稳步推进玻璃基TGV 技术和玻璃基多层互联GCP 技术从Micro LED 直显向未来通讯、光通迅、大算力芯片先进封装等领域应用。
中光学:营收同比降33.28%,聚焦汽车光电等领域谋转型
报告期内,中光学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6.79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10.18 亿元同比下降 33.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1.20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1353.85 万元大幅下降 988.4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 1.30 亿元,同比降幅达 1821.00%。
尽管盈利承压,公司经营现金流状况有所改善。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18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 3.42 亿元同比改善 65.42%,主要得益于应收账款管理优化及成本控制措施的落地。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公司总资产为 29.27 亿元,较上年末微降 0.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 5.97 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16.55%,主要系本期净利润亏损所致。
从业务结构看,公司核心业务展现出差异化韧性。光学元组件板块实现收入 2.85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 41.88%,虽同比下降 18.07%,但在各业务板块中降幅最小,成为公司营收的重要支柱。
投影机整机及配件业务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收入 1.25 亿元,同比下降 47.60%,占总营收比重降至 18.43%,正推进 1LCD、LCoS 投影产品结构转型。
光电防务与要地监控业务贡献收入 1.75 亿元,占比 25.71%,体现了公司在特种光学领域的稳定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境外市场收入达 1.09 亿元,仅同比下降 5.54%,显著优于境内市场 36.83% 的降幅,显示出公司海外市场布局的抗风险能力。
四川长虹:电视业务累计生产约713万台,收入约70.54亿,同降约2.11%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约567.05亿元,同比增长约10.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01亿元,同比增加约78.60%。
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涨幅较大,主要因非经常性损益显著增长,由被投资企业华丰科技公允价值增加引起。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为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海外地区冲突、关税政策变化、行业内卷加剧等因素影响。
报告期内,国内市场强化渠道建设,紧抓政策机会,海外市场大力开拓增量,加大品牌投入,强化物流及售后服务保障。智慧家居业务实现收入约251.24亿元,同比增长约12.28%。
报告期内,电视业务累计生产约713万台,同比降低约8.7%,累计销售约717万台,实现收入约70.54亿元,同比下降约2.11%。冰箱(柜)业务累计生产约417万台,同比降低约7.6%,累计销售约429万台,实现收入约47.85亿元,同比下降约5.33%。空调业务累计生产约880万套,同比增长约29.3%,累计销售约838万套,实现收入约116.03亿元,同比增长约35.49%。洗衣机业务累计生产约104万台,同比增长约24.5%,累计销售约103万台,实现收入约9.80亿元,同比增长约22.79%。厨卫、小家电业务累计生产约546万台,同比降低约21.4%,累计销售约541万台,实现收入约7.02亿元,同比下降约6.90%。
报告期内,通用设备制造业务累计销售约4,759万台,同比增长2.9%,实现收入约57.97亿元,同比增长约5.08%。ICT综合服务业务实现收入约197.03亿元,同比增长约11.17%。
报告期内,网络通讯终端业务累计生产约853万台,同比上升约12.1%,累计销售约873万台,实现收入约8.17亿元,同比增长约9.67%。报告期内,中间产品业务实现收入约16.17亿元,同比下降约25.49%。
京东方:半导体显示业务营收 843.32 亿,同增8.10%
报告期内,京东方实现营业收入 1012.78 亿元,同比增长 8.45%;归母净利润 32.47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42.15%,核心财务指标均创同期新高,凸显出高端化转型战略的显著成效,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
在财务表现上,京东方盈利质量持续优化。扣非净利润达 22.82 亿元,同比增长 41.45%,与净利润增速基本持平,表明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主营业务,经营根基扎实。截至 6 月末,公司总资产达 4258.01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1329.91 亿元,资产负债率 52.27%,同比微降 0.16 个百分点,财务结构保持稳健。尽管毛利率同比微降 1.59 个百分点至 14.41%,但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 1.22 个百分点至 10.37%,显示出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显著成效。
业务结构方面,京东方 “核心业务压舱、新兴业务增长” 的双轮驱动格局进一步巩固。作为核心支柱的半导体显示器件业务实现营收 843.32 亿元,同比增长 8.10%,占总营收比重 83.27%。其中,柔性 OLED 产品出货量持续增加,大尺寸 TV 面板和高刷游戏显示器面板稳定供应全球头部品牌,核心产品市占率保持全球前列。
新兴业务中,传感业务营收同比激增 36.80% 至 2.24 亿元;MLED 业务营收 43.47 亿元,同比增长 7.76%,其中背光器件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44%,环比增长80%,聚焦TV、车载及电竞市场,实现多个品牌客户导入。
技术创新是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 60.82 亿元,同比增长 4.10%,新增专利申请超 4000 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 90%。技术突破亮点纷呈,LCD 领域全球首发最高 2117 PPI VR 显示产品获 SID PCA 奖,OLED 领域突破最小尺寸技术并获客户量产授权,车载拼接滑卷产品斩获 CES 创新奖。国内首条第 8.6 代 AMOLED 生产线提前 4 个月完成设备搬入,为中尺寸高端显示市场布局奠定基础,彰显技术转化能力。
彩虹股份:营收 56.65 亿元 高端显示业务逆势增长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56.65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52 亿元,基本每股收益 0.126 元。在行业整体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公司通过聚焦高端显示赛道,实现了大尺寸面板与高世代基板玻璃的结构性增长,展现出强劲的产业韧性。
报告期内,彩虹股份面板业务持续推进产品升级与产能优化。公司完成大尺寸(85+)面板产能提升技改项目,加速推进高刷新率及柔性化产能建设,生产效益显著提升。其中 65 寸新产品成功实现量产出货,大尺寸高刷新率、高穿透率机种完成试产验证,产品技术矩阵不断丰富。通过聚焦重点品牌客户深化合作,同时维持梯队客户布局,公司构建了稳定的全球化客户体系,有效抵御市场波动风险。
基板玻璃业务成为重要增长引擎。尽管受市场因素影响 G6 基板玻璃产销量有所下降,但 G8.5 + 液晶基板玻璃产品产销量及销售收入同比保持持续增长。报告显示,公司已建成的 G8.5 + 产线快速实现量产达产,生产效能大幅提升,产品成功供应京东方、TCL 华星等头部面板厂商,持续推进进口替代进程。这一突破不仅完善了公司全品种供应能力,更对保障国内新型显示产业链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莱宝高科:中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及车载盖板玻璃收入增加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14,484.5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0,748.00 万元、增长7.06%,主要是本报告期中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全贴合产品及车载盖板玻璃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影响所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80.84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905.83 万元、下降13.78%,主要是本期公司研发费用支出增加、莱宝显示MED 项目投产前费用支出增加、公司存款利息收入减少等影响所致。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236.33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8,721.77 万元,下降84.58%,主要是本报告期销售回款同比减少、材料采购支出同比增加影响所致,销售回款减少主要是2025 年第二季度销售收入增加尚待收款导致经营性应收同比增加19,966.52 万元,相应减少经营性现金流入;材料采购支出增加主要是采购材料尚未投入使用导致存货占用资金同比增加8,652.16 万元,相应增加经营性现金流出。
分产品看,全贴合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78,164.86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729.31 万元;ITO 导电玻璃与TFT-LCD 产品合计实现销售收入5,439.13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05.77 万元;彩色滤光片、触摸屏面板(CTP Sensor)、盖板玻璃合计实现销售收入14,240.53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593.67 万元;一体化电容式触摸屏(单体)产品实现销售收入8,340.08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842.88 万元;一体化计算机(AIO PC)用触摸屏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31.48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3.19 万元;中尺寸TFT-LCM实现销售收入2,834.49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2.75 万元。
长信科技:营收利润双增长 汽车电子业务成增长引擎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60.82 亿元,同比增长 8.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18 亿元,同比增长 17.84%,呈现营收与利润双增长的良好态势。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 1.96 亿元,同比增幅达 19.67%,盈利质量持续优化。
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上半年毛利率达到 10.32%,较上年同期提升 2.11 个百分点,显示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产品结构优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分季度来看,第二季度毛利率环比提升 1.21 个百分点至 10.88%,盈利能力呈逐季改善趋势。尽管上半年期间费用率同比上升 0.75 个百分点至 7.05%,但研发投入同比增长 14.85%,为公司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业务结构方面,公司两大核心板块表现亮眼。在汽车电子领域,长信科技持续巩固龙头地位,其车载传感器、显示模组等关键元器件生产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盖板和 HUD(抬头显示)产品实现技术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汽车电子客户覆盖日系、欧系、美系、德系等全球主流车商,市场基础稳固。
消费电子业务方面,公司超薄液晶显示面板和超薄玻璃盖板的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与京东方、天马、LG 等国内外知名客户保持稳定合作。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柔性 OLED 可穿戴显示模组业务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并积极拓展高端 Notebook、Pad 模组等产品线,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矩阵。
财务状况方面,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 4.83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14.8%,现金流状况显著改善。截至 6 月末,公司总资产规模达 174.24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7.4%;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 86.67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4.2%,资产结构保持稳健。
同兴达:营收逆势增长,净利润亏损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94 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0.60%,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2,900.09 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1.74%,扣非净利润亏损3,473.24 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33.71%,液晶显示模组业务实现营收28.55亿元,营收占比59.56%。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LCD、OLED 显示模组、光学摄像头模组及半导体先进封测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其中公司传统基本盘业务为显示模组、光学摄像头模组,第二增长曲线为半导体先进封测业务。
子公司日月同芯作为公司半导体先进封测业务载体,正在打造全流程金凸块制造(GoldBumping)+晶圆测试(CP)+玻璃覆晶封装(COG)及薄膜覆晶封装(COF)等完整封测制程,建成月产能2 万片12 寸全流程GoldBump(金凸块)生产工厂,同时考虑GoldBump(金凸块)制程兼容铜镍金凸块、厚铜、铜柱凸块,产品主要应用于显示驱动IC(含DDIC和TDDI),目前项目正处于产能快速爬坡阶段。截至本期末,该项目产出已超月产1 万片,客户包括但不限于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爱协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海内外知名优质公司,同时大力组织研发队伍开展相关先进封测技术的研究及储备。
天山电子:营收增近三成 车载电子业务成增长引擎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8.56 亿元,同比增长 29.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492.80 万元,同比增长 15.4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 6931.71 万元,同比增长 29.86%,呈现出主营业务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基本每股收益为 0.38 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 5.37%,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实现同比微升,由上年同期的 20.53% 提升至 20.60%,上升 0.07 个百分点,显示出公司在产品竞争力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成效。尽管受期间费用增加影响,净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 1.08 个百分点至 8.76%,但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韧性依然凸显。
车载电子业务成为驱动公司增长的核心引擎。财报显示,公司在乘用车及两轮摩托车车载电子产品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订单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其中,VA+TFT 组合屏、TFT 模组等产品在乘用车仪表、商用卡车仪表、工程机械车仪表及后排娱乐屏等应用市场表现突出,已成功配套比亚迪、东风、长安等知名车企的多款车型,为营收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星星科技:营收激增 65% 亏损大幅收窄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06 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65.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 936.19 万元,较上年同期的 7205.25 万元同比大幅收窄 87.97%,经营基本面持续向好。
营收规模的快速扩张成为本期业绩最突出的亮点。分季度来看,公司第二季度表现尤为强劲,单季度毛利率达到 11.29%,较上年同期上升 2.61 个百分点,环比第一季度提升 2.55 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实现毛利率环比改善。这一数据表明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和成本控制措施已初见成效,盈利能力正在逐步恢复。
公司聚焦消费电子与电动两轮车两大核心业务板块。其中,消费电子主营业务涵盖视窗防护屏、触控显示模组、精密结构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产品主要服务于消费电子领域,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及智能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同时应用于车载电子、工业控制、教育电子和医疗器械等领域;电动两轮车业务则聚焦整车制造,主要通过经销商实现对终端消费者的产品交付。
华安鑫创:战略转型显成效 智能座舱与低空经济双轮驱动
华安鑫创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4.19 亿元,虽同比小幅下降 2.62%,但战略转型成效显著,核心业务板块表现亮眼。其中智能座舱业务实现营收 1.07 亿元,同比激增 321.30%,成为公司业务结构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尽管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 3802.09 万元,同比下降 34.83%,毛利率同比下降 1.94 个百分点至 6.19%,但第二季度净利率环比上升 4.82 个百分点,显示出经营层面的积极变化。随着战略布局的逐步落地和新增订单的陆续交付,公司有望在下半年实现业绩改善。
报告期内,公司在传统业务承压的背景下,持续聚焦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显示产品方面,极窄边双联屏已实现量产,新一代技术将边框宽度从 7mm 缩减至 5.5mm,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通过自主研发的软件渲染算法结合 FPGA 方案与图像识别技术,在现有硬件基础上实现了清晰度提升 20%,在 P3 标准下色彩艳丽丰富度达 98%,显著优化了视觉体验。
市场开拓方面,公司稳步推进多款存量项目的量产爬坡,成功获得奇瑞、长城、北汽等重要客户的多个项目定点,为后续业绩增长奠定基础。研发投入持续加码,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2.08%,一系列技术成果的落地不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更拓宽了未来发展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前瞻性布局低空经济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凭借在汽车智能座舱屏显系统积累的技术经验,成功获得国内某头部 eVTOL 公司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智能座舱多媒体显示系统的开发与供货资格。同时,上半年公司顺利通过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现航空器显示系统量产,标志着已具备满足严苛标准的高端制造与配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