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上海市经信委印发《上海市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搜 索

上海硬核发力:锚定Micro LED、硅基 OLED、柔性显示等前沿技术,抢占新型显示战略高地

更新日期:2025-07-29 作者:花开无期
分享到:
第241期

    近日,上海市经信委印发《上海市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这预示着上海这座中国经济第一城,正式下场新型显示关键产业链的竞争。不过,大屏君却觉得,上海在布局新型显示上"起大早、赶晚集",已具有非常的紧迫性。

    上海显示产业的发展"历史比较坎坷"

    全球显示产业进入以半导体技术为核心的时代以来,上海的布局并不慢。可以说是中国领先,紧追世界一流。

    大屏君记得,2003年上海广电NEC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成立。其由上海广电集团与日本NEC合资,注册资本500亿日元(上海广电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75%,NEC持股25%)。目标是建设国内首条5代液晶面板产线——这是当时全球液晶显示最先进的世代线项目之一。夏普投资的全球第一条6代线,建成要等到2004年。而且,作为外资引进项目,达到当时全球最高量产线等级,已经是引进技术的上限。同时,因为是已有量产记录的规格,所以技术风险也比较小。

    但是,这家足可以成为中国液晶显示摇篮的企业,却并没有走到今天。上广电NEC最辉煌的时候是2005年10月,其15英寸显示屏销量超过72万片,已占世界四成份额,位列世界第一。但是,此后在进一步的技术迭代中,其错失发展机遇——或者说,其主要投资者未能领悟液晶显示行业"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产能密集、人才密集、投入密集、迭代迅速"的行业规律。加之与外资合作方的路径理念冲突,国外液晶面板厂商的集体打压与围剿,上广电NEC在2009年画上句号。

海尔入局Micro LED赛道,行业供给整合大势凸显

    好消息是,2009年中航系收购上广电NEC,成为了今天的"深天马"。据大屏君了解,目前天马是全球中小尺寸半导体显示市场的领军者,特别是在新型车载市场位列市场份额第一。天马主要制造基地在厦门和武汉。虽然上海依然拥有产线和研发项目,但深天马的布局中心已经离开广电NEC的起源之地——上海!

    上海在新型显示上的布局之早,还体现在另一家企业——和辉光电上:公司首期项目于2012年11月破土动工,是国内第一条、设备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第4.5代低温多晶硅(LTPS)AMOLED量产线。不过,在此后OLED技术在大陆大规模产能建设潮、技术迭代潮中,和辉光电并未能把握住领先机遇。其在规模上不及维信诺、京东方,在8.6代线投资上也落后下来,在印刷显示上布局不及TCL。

    总之,大屏君对上海地区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始终有一种"起大早赶晚集"的感觉。上海显示产业链集中表现出在规模化竞争时代战略路径与投资强度过于保守,以及向上海之外扩张、引入新投资人方面的谨慎性。这使得一旦行业开始规模比拼,上海迅速失去了其在LCD和OLED上"先手入局"的时间优势。

    聚焦新型显示,上海应该"急迫"起来

    《上海市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主要瞄准Micro LED、硅基OLED、柔性显示等前沿显示技术路线,从材料、设备到量产进行深度布局。但是,这次上海的"时间"节点,与LCD、OLED时代的领先格局截然不同。

    大屏君了解到,Micro LED、硅基OLED、柔性显示等新型显示,现在已是全国全面开花的战略竞争格局。不要说与广东、江苏等发达地区比较,即便是与安徽、江西、福建等省份比较,这次上海的入局也有些晚。特别是Micro LED、硅基OLED在安徽、江西、湖北等都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产线量产的阶段,实现了市场化供给。

Micro LED攻入HUD市场,胜算几何

    不过,相对于产线建设上的落后,大屏君认为上海在新型显示产业至少有三大优势:第一,人才优势、研发优势,这也孕育出一系列研发性行业企业。例如,上海显耀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JBD)成立于2015年,公司始终专注于MicroLED微显示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拥有自主背板设计、MOCVD材料生长、MicroLED微显示面板加工制造与封装测试、软件硬件驱动设计等技术。

    第二,拥有国际视野上的优势。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链整体发展位于全球领头羊位置,未来"大头产能和产品必然面向国际市场"。上海作为中国百年历史最强的对外窗口,有利于开拓海外需求市场,并引入相应国际人才。

    第三,上海拥有新型显示上下游本土产业链基础。例如,车载市场可以与上汽形成协同;微型显示需要的硅基板涉及半导体晶圆产业链,上海拥有光刻机研发方面的优势、拥有中芯国际这样的国内顶级晶圆加工与研发企业。《上海市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也提到,依托上海半导体产业优势,在光波导、驱动芯片、核心装备、关键材料等环节突破一批"卡脖子"瓶颈,支撑国内显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此外,大屏君认为,上海为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提供另外一个关键支撑——那就是,新型显示产品、技术和应用的落地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尤其是处于市场化早期的技术,需要大量能承受重大损失的"高风险"偏好资金支撑。上海作为我国金融中心和国际化金融舞台,能够为"新型显示"注入更多金融资源。为此,上海将加强对显示重大项目资金保障,通过专项基金予以支持,支持龙头企业对关键技术环节开展并购收购。

    基于以上优势,虽然新型显示项目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落地开花",但上海依然有希望成为一个"中心"玩家。大屏君注意到,上海已经提出"打造电子材料交易平台,加强显示材料供应链服务"、"探索建设电子纸创新中心,整合行业资源协同创新"、"支持在上海超高清视听产业集聚区打造未来超高清显示创新中心"、"组建智能眼镜产业联盟,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同"……可见,上海的目标不仅是要造产品、要深入前沿技术研发、要深入从材料到装备的整条产业链布局,更要做"新型显示的中国中心",乃至全球中心。

    认清优势,打造新型显示"真正战略高地"

    大屏君对比了《上海市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与全国各地已落地的新型显示项目,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即上海市的规划特别侧重差异化竞争、特别侧重对现有产业链条的补位。

新型显示,上海为啥急了

    全国已落地的新型显示项目,大多数呈现出"面板产能"引领的格局,更注重产出规模、投资规模。这既与半导体显示产业链以面板产品为枢纽的产业结构特色有关,也与很多地区对显示产业链全链创新配套能力不足有关。而上海市的规划,则侧重其他地区的"链能"不足短板,特别强调关键材料、设备和器件上的集群聚焦,同时也隐含了对上下游市场的"突破全球卡脖子瓶颈、以及国产替代"的战略目标。以此为基础,上海新型显示产业,更具有了一层以上海优势资源和创新能力服务全国产业战略升级的"宏大意义"。

    从某种角度看,这不仅是上海市"新型显示产业规划'后发'的必然错位战略",也是我国整体新型显示产业日渐实现全产业链"本土创新"、构建"中心平台型"产业链能力的新尝试。

    大屏君认为,上海入局新型显示产业,必然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行业升华"。这意味着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创新投入的增加,更意味着产业格局将从规模竞争向质量竞争、从单一产品竞争向全产业链协同竞争转变。上海凭借其独特的金融、人才、国际化优势,有望成为新型显示产业的技术策源地、标准制定者和高端制造中心。在新型显示这场全球竞赛中,上海虽起步稍晚,但若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精准布局产业链关键环节,仍有机会实现平台级的跳跃,为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福说扒道

扒开迷雾

去除幻像

让真理视前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