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政府对多元城市场景的精细化治理需求,一边是企业前沿科创技术的市场化应用诉求,如何精准架起二者“双向奔赴”的桥梁?7月15日,杭州市余杭区以一场聚焦城市机会场景“双清单”的新闻通气会给出创新答案。会上正式发布20项政府“需求清单”与20项企业“能力清单”,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创新模式,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加速构建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竞相迸发的“机遇之城”。
此次发布的“双清单”机制以“需求牵引-技术驱动-场景落地”为核心,将政府侧的多元场景需求与企业侧的前沿技术供给精准对接。政府侧主动开放涵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产业升级、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的20项城市场景需求,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试验田”与“首秀台”;企业侧则亮出20项硬核技术解决方案,覆盖城市治理、低空物流、绿色能源、智慧安防等多个领域。其中,鲁尔物联基于安全物联网的城市CT解决方案凭借其全链条技术支撑能力,入选“城市治理”板块能力清单,成为政企协同治理的典型范本。
鲁尔物联城市CT解决方案:构建城市安全治理的“智慧大脑”
作为“能力清单”中的标杆项目,鲁尔物联城市CT解决方案深度融合智能感知设备、行业垂域模型与智能决策体,构建起“感知-分析-决策-处置”的智能化闭环体系。如同为城市进行全方位“体检”,通过部署InSAR遥感、物联传感、5G通信等立体化监测网络,它能对自然环境(如滑坡预警)、基础设施(如桥梁健康监测)、工业生产(如设备故障预测)等20余类场景实施全面安全防护与智能风险管控,从而实现“安全感知-智慧管养-平安中国”的目标,为提升城市安全管理水平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图:鲁尔物联城市CT解决方案覆盖场景广泛
该方案的核心优势在于“CT预警-分析研判-联动处置”三大核心功能模块的协同运作:“CT预警”模块通过毫米级精度监测,实时捕捉地面沉降、管道泄漏等潜在隐患,构建起城市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分析研判”模块依托AI算法对多源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自动生成风险等级报告,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联动处置”模块则打通了多部门数据壁垒,建立分级预警响应机制,确保风险事件快速签收、高效处置。这一闭环体系通过技术赋能与流程优化,显著提升了风险预警的精准度与处置效率,为城市安全治理提供了“预判式管理”的新范式。
从“余杭实践”到“全国复制”:城市安全智治交出亮眼答卷
自2021年在余杭区上线以来,鲁尔物联城市CT解决方案已然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面对道路塌陷、管线旧损、桥梁失稳等日益复杂的城市运行安全挑战,以及传统监测手段的局限性,鲁尔物联综合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聚焦余杭区内道路、管线、桥梁、危房、山体、堤坝、隧道、公路边坡八大安全风险重点领域,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立体感知网络。通过“CT预警-分析研判-联动处置”,助力相关部门实现了风险隐患从早期精准识别到高效协同处置的完整闭环。
图:鲁尔物联助力余杭区城市安全智慧治理
数据显示,系统自上线以来累计预警数百次,准确率始终保持高水平。此外,风险事件处置效率实现大幅跃升,综合监测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显著提升了应急响应速度和城市韧性。基于此,该项目连续两年获评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入选应急管理部“星火计划”优秀案例。其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余杭经验”,成为科技赋能城市安全治理的标杆,在全国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
余杭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机会场景建设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支点。这场以“场景开放”为核心的政企互动,不仅为科技成果转化开辟了新路径,更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随着“双清单”机制的持续深化,更多像鲁尔物联一样的科创力量将在余杭这片“机遇之城”找到广阔天地。以安全物联网为代表的硬核科技,正深度融入城市肌理,为构建更安全、更智慧、更具韧性的现代化城市提供强大引擎,持续夯实“平安中国”的科技基石。
鲁尔物联:智能硬件驱动的安全物联网服务商
鲁尔物联由留学德国的博士团队于2013年归国创立,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硬件驱动的安全物联网服务商。作为中国安全物联网行业倡导者与标准先行者,鲁尔物联深耕领域十余年,基于智能硬件、SME垂域模型训练引擎与SSD智能体(感知-服务-决策)开发工具,逐步确立了覆盖自然环境安全、基础设施安全(交通、水利、生命线等)、农业安全、工业安全等垂直领域的核心服务商地位。公司连续多年入选杭州准独角兽企业、中国未来独角兽企业榜单,入选2025杭州AI卧龙图“AI十八罗汉”,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浙江省首台(套)装备企业。
图:鲁尔物联总部大楼
公司聚焦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构建起由2名国家级领军人才领衔、40余位海归及国内重点高校博硕为骨干、百人专职团队支撑的复合型研发梯队。依托专业人才队伍,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省市级科研项目11项,编著标准22项(国标7项,行标1项),申请发明专利119项(授权70项),12项创新成果入选水利部、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等部委及省厅推广目录或技术汇编。研发成果“地质灾害智能互联监测装备与预警关键技术及应用”斩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役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估、视觉监测预警及挡墙养护技术研究应用”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4年,鲁尔物联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经绥及其创新团队共建的院士工作站获评“杭州市院士工作站”,标志着产学研协同创新进入新高度。
图:杨经绥院士(左三)团队在鲁尔物联考察交流
当前,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传感设备和风险预警算法已深度应用于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交通、水利、工程建设、农业安全、工业安全等行业。基于视觉、北斗、加速度、压电等系列核心产品构建的一站式集成产品集群,已为浙江、重庆、贵州、广东、广西、四川、湖北、山西、福建、安徽、西藏等30余个省市的多行业多场景应用提供完整的服务。截至目前,公司已在全国布设超12万套终端传感设备,实现成功预警百余次,挽救了数千群众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