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平板布局也是过程
如果说互联网电视只是彩电企业商业模式变革的一种试水,那么在平板产业的竞争中,还必须要构建对电视作为显示终端器件的整体控制力,能把握彩电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还能够主导甚至引领产品今后的走势。
业内人士指出,就目前海外企业的实力和全球平板产业的发展趋势,今后5年平板产业的竞争一定是建立在对屏等关键零部件掌控下的全新竞争,企业必须要打一场立体式平板战略布局的技术攻坚战。
记者注意到,今年夏普首次向中国市场转让第六代液晶屏生产线,而京东方则正式投入第八代液晶生产线。但夏普与索尼、三星等外资企业已经全面投入第十代液晶生产线的建设,并有望快速实现第十代液晶生产线的规模化供应和上市推广。
而此前海信、TCL等企业投入巨资建设的液晶模组工厂,在今年也遭遇了新的尴尬。由于三星、LG等液晶面板工厂正在积极从液晶面板供应向液晶面板和模组一体化的供应,并逐步减少对液晶祼板的市场供应量,这让一直在平板面板上缺失的国内彩电企业再度走到未来发展的十字路口。
记者在长虹等离子屏一期生产工厂看到,面对每天不断的政府、企业等参观团,长虹方面组织了专门的接待小组,安排参观线路图。就在这个中国企业首次实现了对平板面板生产研发控制权零突破的工厂里,承载着长虹进军上游核心零部件的产业报国梦想,更负担起中国彩电企业掌控面板话语权、挑战外资企业技术垄断的重任。
在完成了从平板制造商向上游等离子面板供应商的角色拓展后,长虹又迫不急待地开始在等离子之外的液晶市场上构建市场话语权。通过与台湾友光电合资,建立液晶模组工厂。以资本运作的手段为长虹定制个性化的液晶面板及模组一体化的产品,既解决了液晶屏与模组一体化减低成本的问题,又解决了此前液晶面板受控的压力。长虹电视技术市场部总监易伟告诉记者,相对于等离子,液晶竞争更激烈,产业化分工也更成熟,可以通过资本合作来完成对上游部件的掌控。
在“自修栈道”和“借道出海”的策略中,长虹在平板产业上的布局却不经意间初显峥嵘,一手把握等离子,承担起中国等离子产品推广普及的重任;一手却跟进液晶,借液晶完成立体平板布局,最终获得规模化支撑。在这一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则是对于新一代显示技术OLED上的探索。长虹创新设计中心主任叶根军告诉记者,长虹对于OLED的投入是一种“循道”,最终是建立在PDP、LCD修道、借道基础上的一种创新与延伸,要让长虹赢在下一个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