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广电总局王联司长:数字电视国标走向应用

来源:sina 更新日期:2006-08-18 作者:佚名

    8月15日上午10时,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做客新浪聊天室,《中国数字电视》主编包冉为本次访谈的特别嘉宾,就我国数字电视转换工作、数字电视标准及IPTV等热点话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嘉宾简介:王联,1982年毕业于广播学院,后分到广播科学研究院(简称广科院),在广科院期间专门研究高清晰度数字电视。2002年调到电影事业管理局任副局长。2003年11月起担任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早上我们非常荣幸请到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中国数字电视》主编包冉先生做客新浪聊天室。

  今天两位嘉宾顶着30度的太阳来,网友也是赋予了极大的期待。王司长,今天早晨碰到一个消息说广电总局近期可能出台网络视频的管理办法,请问王司长这个消息是否属实?其中比较有争议的可能就是关于个人上传视频的管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联:关于网络视频的管理,广电总局一直在研究,早已经有一些相应的管理办法已经出台了,最近可能要出台是要进一步地完善有关的管理。这个事情不属于技术管理范畴的问题,所以可能要和相应的主管司局来谈比较准确一点。

  主持人:包冉老师,您作为媒体的观点呢?

  包冉:谈谈个人的观点,首先任何东西都需要管理,这是肯定的,不可能说一点都不管理,完全放松。第二点,我其实更关注的是,我现在没有看到管理更细的细则,我觉得有必要再看看它的细则来评论更合适一点。其实这种管理不但在国内,在国外也是一样的,因为尤其是现在视频的这个东西,也是有管理的。我从做媒体的角度出发,很多读者、朋友、网上的网友有一种思维的误区,觉得国外的互联网就完全放开,一点都没有管理,其实也不是这样的,政府的相关部门、相关机构也都是有管理的。但是对这个事情可能是说,也是和近期互联网上视频应用比较热有关系。因为现在尤其是外挂web2.0时代。

  王联:视频热其实可以调查一下它到底热在哪些方面。可能现在人们说的视频热,大部分还是停留在网上没有版权的影视片,特别是像BT下载。反正我了解很多年轻人在看这些东西的时候,大量都是用这种方式,还是集中在影视片上比较多。

  其它方面应该说现在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成规模的市场影响,我感觉是这么一个情况。所以,这个还要看,但是这个东西是全世界的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在网上没有版权的节目的传播。这个问题的管理是很复杂的问题,在新的媒体下,新规则和老规则的一些冲突,以及人们需求的复杂度。

  包冉:像美国的NBC也都给一些网站发了律师函,因为有的网友自己录下来有版权的东西上传上去,有影响力,也会撤下,这个问题是全球性的。

广电总局王联司长:数字电视国标走向应用
《中国数字电视》主编包冉(姜迪 摄)

  包冉:我这边因为一直专业关注数字电视领域,和王司长老打交道,有一个问题一直想问王司长,近3、4年来,有线数字电视是数字电视推进的第一阶段,重点推有线,有线数字电视今年感觉有点提速,2006年用比较简短的词,概括今年、去年和前年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你个人有什么看法?

  王联:从前年开始应该还处于启动期,去年是一个推广期,应该说到今年是进入到高速发展期。

  包冉:高速发展期表现的特征有哪些具体的特征?

  王联:因为整体转换工作相当复杂,而且需要大量的,不论是在管理体制、管理模式、资金和整个转换模式上,需要单位结合各地的情况,要单独设计,所以这个准备期应该说还是花了相当的时间。经过过去两年的探索,应该说大家已经找到了各自有线电视网络整体转换的模式和方法。所以,今年从具体的表现来看,比过去两年有多的多的城市,有更多的城市已经进入整体转换这个工作中,都已经启动整体转换。而且已经有10个城市已经完成了整体转换。

  包冉:这个整体转换是指经过了验收包括用户都已经转换了吗?

  王联:因为是分阶段,城区已经完成了整体转换。对于已经完成整体转换有两个任务,一个任务是在完成了整体转换的基础上把数字有线电视变成一个全功能网,不仅提供信息服务,提供各种双向业务、点播业务,以及各种新的增值业务出现,包括像高清晰度电视出现,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从原来的城区向郊区扩展,往这方面走。所以,它往两个方向走。完成整体转换这些单位都非常明显,整个经营情况明显好转。所以,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标志,而且今年我们从各个网络运营商和机顶盒的供应商方面来的消息,今年增长速度都非常快。

  包冉:我注意到您刚才提到一句话“转换成一个全功能的网络”,全功能意味着可以经营综合性业务、全业务网络,也是业内一直在谈的事情。其实现在有些运营商危机感蛮严重的,因为直播卫星、IPTV、地面无线都应该是传输通路。但我最近也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前一阶段我同我的同事去上海采访,交大搞无线发射试验网,据他们说也有很多有线运营商跟他们谈,叫有线和无线联合起来做一些业务。这些方面从技术的角度讲以及从整个有线和无线地面电视市场设计和产业设计来讲是什么样的关系?

  王联:应该讲无线方面国家正在准备出台地面无线电视广播的标准,可能真正所谓的商业设计或者有线和无线的结合,第一个条件是要等标准出来,才能考虑这个问题。

  第二,具体到有线和无线到底是怎么样互补的关系,可能还要有一段探索,我们才好说会有哪种成功的模式来支持无线的发展和有线的进一步的扩展,以及对于那些有线达不到的地方,无线怎么来补充和解决问题。因为现在的电视发展,在城区无线是有线的补充,但是在城市的近郊和偏远的农村,绝大部分的电视用户还是要靠无线来收看电视。所以,原来有的数据,差不多全国三分之一的电视用户是通过有线传的,剩下三分之二的用户是通过无线传的。无线数字化一旦启动以后,实际上是面向首先要解决剩下三分之二的人,特别是观看本地业务、本地节目的这些观众来收看好广播电视节目。所以,无线真正的任务,我认为它是解决公益覆盖,解决农村和城郊等等这些地区的广播电视覆盖的问题,是个有效的手段。所以,应该说它和有线的补充互补关系很明显。

  当然今年底如果直播卫星能够顺利启动,面向农村的“村村通”还会有一个卫星的手段,把全国的节目解决覆盖问题。应该是这么一个关系。

  主持人:王司长,有线用户端比较关键的还是机顶盒的问题,您能不能谈一下这方面的考虑?

  王联:有线电视机顶盒应该说经过过去几年的整体转换的准备,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模式。这个模式是有线电视所采用的各个环节的技术规范会随着逐渐地推广,会形成几大类,这几大类逐渐都在形成规模。我们现在看到以国外进来的CA和国内自主研发的加密系统和整套的数字电视系统都已经在广电系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且从现在的趋势来看,国内的技术形成的规模有逐渐超过国外市场规模的趋势。

  另外一方面,逐渐走向成熟。开始大家在探索阶段,因为每个网有自己的要求、自己的特点,对技术方面,特别是一些技术细节的要求各自不同。这样的话,在形成各自的机顶盒的方案时,多少都有一些差别。但是在生产上,大家已经逐渐走向统一了。

  还有一个,从最近的推进来说,信产部在积极推进机卡分离的模式,也在加速进行试验,也有了一定的规模。所以,机顶盒发展的趋势从今年来看,不仅数量在明显提高,刚刚我说到进入到高速增长期,实际上机顶盒是很明显的一个高速的增长范围。另外,在技术的应用上,全功能,不仅有单向,还有交互,新的业务发展已经非常快了。

  包冉:刚才谈到机顶盒,我想问到更细致的一些问题。现在各地的整体平移或者整体转换的过程中,一般在第一次送机顶盒的时候,赠送活动都是相对功能比较简单一些,成本比较低。但是下一步肯定是要开展更多的业务和功能把它加进去。各地现在大概有几种做法:一种做法,比如是在第二台或者是在第三台上盒子上推荐功能多一些的盒子。另外采用机卡分离的方式,当然数量目前还少一些,但是机卡分离的一些标准组织正在推这件事。从这个角度来看,您认为哪种方式更好一些?将来走高端的业务集成性的盒子更好一些还是机卡分离的盒子更好?机卡分离是单纯指CA分离的盒子好,还是加上很多业务,像数据广播都分离出来好一些?

  王联:应该这样讲,中国三亿七八千万的数字电视用户,城市大约1.25亿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这样的市场需求是千差万别的,业务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用户只需要很简单的,只要能看电视就可以了,看几十个频道就够了。有的用户不仅要看到上百个频道,还要交互的服务,还要各种信息的服务,还要上网,甚至提出有打电话的要求等等。

  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本身就是千差万别的,应该说包冉说的几种都会有需求,都会有相当规模的需求。只能说各地根据用户的需求,会向技术提供商提出各种要求。所以,你刚才谈多的几种类型,我相信在市场上都会有。比如类似于我们谈到高端的人群,它对机顶盒的要求,它肯定会不满足于简单型机顶盒的这些基本的功能,有高清晰度电视、宽带上网、更高速率的上网、交互业务的需求。而基本形式是保证有线电视向数字模拟合理转换的基本要求,再有更高端的需求,用户可以跟运营商去购买或者是去置换更高质量的机顶盒。我认为大部分,特别是刚才谈到的高端用户,这样的用户家里一般不只一台电视机,既有基本满足他的客厅里的电视机,可能会再去购买更丰富功能的机顶盒,放在别的位置。比如替换客厅的,挪到卧室。所以,要更开放一些。

  包冉:实际上是一个增量,增量市场很大。

  王联:对,非常大。

  包冉:对于用户来说,本身我也是一个用户,像王司长回到家里也是一个用户,对于用户来讲对数字电视需求直观是三点,内容多一些、内容好看一些,有很多新的服务。我们谈到内容更多一些,加入更多的服务,目前注意到整体转换很多地方都强调了数据转换,包括当地的阳光政务、当地本地信息,内容还有付费频道。但是坦诚客观地讲,付费频道的发展现在是慢一点,因为现在各地对付费频道的接收率还不是特别高,对于各地的增值服务,各地都有一些不同的发展,有些地方是发展得相当不错的。对于这两块来说,从咱们总局的主管部门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推进的方略?或者是什么样的指导的方略?

  王联:应该说付费频道和以各种信息服务为基础的增值服务是有线电视推进的两个方面。付费频道的发展,从现在来看,还是按照大家预计的方向在走,还是延着这个方向在走。

  付费频道的发展至少需要有两个方面的基础。一个基础,因为付费频道全是数字化的,它是建立在有线电视完成数字化转换之后相当规模的用户数量的基础上,这是第一点。所谓付费频道,广电总局现在指导都是特指专业频道,不管是车迷、钓迷、靓装,都是专的频道。越专的频道,用户的指向性越强、针对性越强,但是用户的面不会太宽,是这样的。所以,用户的指向性强,要让它发展就要有良好的用户数量基数。还有完成数字化转换之后,下去了之后得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大家得要接受和认识它才行。要没有这些,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包冉:现在基数还是偏少一些,基数如果增长到2、3千万,那时可能付费频道的发展就有很大的空间了,去年我们这儿统计的数据是500万户,今年可能1000万户。我个人觉得可能到达2000万户的时候,付费频道会有一个爆炸性的增长。

  王联:信息服务应该说在我们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的过程中,感受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社会信息化实际上对信息服务的要求是非常非常丰富的,这种丰富表现在不仅对人们日常生活大量信息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所以,有线电视一旦推出一些信息服务,它的简便操作给用户带来了非常大的方便,我只要用遥控器按一两个键就可以找到我想要的信息,这一点非常重要。社会信息化的普及化首先是建立在一种方便操作、方便应用的基础上,有线电视数字化恰恰适应了这一点。

  另外一方面,信息也是一样,从青岛、杭州、太原、大连、深圳等等已经完成了整体转换的地区可以感受到,信息服务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大众需要的信息,也有企业、单位需要公布给大家的信息,两方面。所以,它的增值服务实际上也是来源于这两方面。所以,应该说这个推进是非常符合现在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前几年国家提出来推动三网融合,实际上三网融合在有线电视数字化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非常强大的生命力,不仅是大家通过计算机、通过互联网上网的需求还在迅速增长,对广播电视不用说了,传统的频道式的广播到交互式点播,甚至在网上对通讯服务的需求,都已经显现出来了。但是这里就有我们的法律、法规怎么样来适应三网融合发展的发展,来推进它。所以,我认为不论是电信网还是广电网,随着数字化完成之后,它都在向一个全功能发展,大家按照各自的特点、各自的路径,会向同一个方向发展。我认为是这样的,只是我们政府怎么去引导。

广电总局王联司长:数字电视国标走向应用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姜迪 摄)

  主持人:王司长,刚才包冉老师从专业的视角提出了一些问题,接下来看看网友关心的大众话题。

  网友:我们这些观众已经购买了机顶盒,如果与将来的国标不一致,那应该怎么处理?用不用换?如果换的话,是否老百姓自己买单?

  王联:网友说的机顶盒我觉得是说的有线电视的机顶盒,有线电视的机顶盒我认为已经不存在再和进一步的标准不同的提法。

  当然现在有线电视的传输标准还是行业标准,但是随着应用的推进,国家对这个事情也并没有采取否定的态度。而且在迅速普及、迅速形成市场规模的情况下,虽然我们的行业标准是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但是这个通用标准并没有任何额外的知识产权的约束,对国内的企业。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我们是因为借助了国际标准而大大加速了我们国内有线电视产业的发展,实际上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好处。所以,站在这个角度,我认为国家会给一个非常公平的结论出来。

  包冉:实际上这些事往往一些媒体的报道,把有线、无线、地面混淆了,其实一直说的国标即将出台指地面无线数字电视,跟有线没什么关系,其它还有一些卫星的,各个技术体系。

  主持人:MPEG、H.264、AVS是属于哪个层次的?

  王联:这是信源编码。刚才说的标准是传输的标准,信道的标准。你刚才谈到的264也好,AVS也好,这是信源编码,就是我们如何把视频图象、声音怎么压缩成一个可传输的数据。这个标准目前上广泛应用的还是国际上统一的MPEG-2标准,先出来的H.264、AVS都还在实验过程当中,可能H.264相对比AVS成熟一些,但是AVS从我们最近的测试情况来看,应该说质量也是相当高的,技术水平也并不低。所以,目前我们新的应用所需要等待的是技术的成熟,因为技术成熟,从实验室的算法到工程化、可应用的产品,有一个开发期,我们可能等的是这个周期。这样的话,可能像AVS这样国内的技术会逐渐走向应用。

  主持人:您还是非常看好AVS这个标准的?

  王联:是的。

  主持人:上周有一个关注很高的话题关于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这个标准您预计什么时候能够发放?

  王联:按照国家的部署,今年这个标准无论如何是要出台的。前段时间广电标准化委员会接受了国标委的委托,在对地面数字电视方案进行测试,测试的工作现在已经接近尾声了,可能最后要等结果出来以后。

  主持人:清华的标准是否是最好呢?

  王联:我们现在谈的都是融合标准,没有说谁家的标准。因为融合的方案跟原来所谓的清华和交大或者是谁的标准已经有非常大的不同了。因为标准本身就是不断完善、融合的过程,所以我们现在谈的是融合方案。

  包冉:这个问题其实和刚才的那个问题是对着的,说了好多年,一直说国标国标,结果大家把地面指代成整个数字电视的国标,实际上是简单化了。

  主持人:有网友问我们国家标准是不是能够承担起这个重任,会不会有一个国际互通的问题?

  王联:广播电视标准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不像通信,手机的确是有一个国际互通,既得有自己的标准,还得保证自己的标准和国际标准,从每个接口上都能进。广播电视因为是单向的,是点对面的传输方式。也有和国际标准的互通,但是这种互通,在非常专业的领域里有一个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互通的问题。但是这里面,应该说在信道传输或者是广播传输的这方面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各国可以用自己的信道传输方式。但是在信源上,刚才你谈到的264、AVS上确实是有,有一种信源编码体制转化成另外一种信源编码体制,在应用中会大量需要。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为什么简单?因为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SOC的技术发展,我们可以在市面上买到的大量芯片都是一个芯片里集成了多种信源解码的算法。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好像倒不称其为一个问题,原来是问题,到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了,但是在信道上这是惟一选择的,跟地区性有很大关系。所以,在这方面谁选择什么就是什么,这个互通的问题不是很大。

  包冉:我也看到好多种解决方案在里面都能够解码。

  网友:中国数字电视推进是否会兼顾多种标准的存在?被外国巨头“养肥待宰”的专利问题我们国家怎么对待?是否采取强制整合国内企业实施国标?

  王联:市场的东西我们现在谈不是强制整合的问题,比如我举例子,应该说国家在这方面有了一整套的策略和战略。举例像地面数字电视的标准就是这样一个战略实施的结果。除了这个之外广电总局最近推进移动多媒体广播,就是大家俗称的手机电视,这个标准也是广电总局组织国内的企业积极开发这方面的技术,而且应该说现在已经掌握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的技术,这一点不单纯是为了和国外不同,不单纯是为了自主知识产权,实际上自主创新涵盖的一个最重要的含义是它在适应我们国家广播电视应用环境所产生的一个新的标准和新的方案,以及我们所采用的新的技术。我们要推动自主创新,但是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这个方案的先进性,我既然要用一个新的方案,这个方案应该是在国际上走在前面的,而不是为了和别人不同,找了一个比别人更落后的办法,这是大家都不能接受的,这是先进性。

  第二,自主性。在先进性条件下,能够通过自主创新研究出一个适合我们应用的这项技术。

  第三,实用性。你既先进又是自主,而且又是可实现的,而不是我们拿着一个可能要十年、八年都实现不了的东西,就不具有现实性、实践性,要好用。

  这三个要求应该说是我们今天在推动自主创新的一个考核的基本问题。

广电总局王联司长:数字电视国标走向应用
《中国数字电视》主编包冉(姜迪 摄)

  包冉:你刚才提到手持移动多媒体,我们俗称的手机电视,最近这个话题也是特别火爆。因为从电信业的发展来看,移动起来的东西就比固定起来的东西要生机、活力大得多,因为现在人们生活流动性,要随身携带。这方面国内现在因为在今年以来有三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拿到了实验的许可,用T-DMB实验的许可。另外像电信运营商也做基于媒体的手机电视。您能透露一些正在研发之中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方向?或者是细节方面的东西吗?它是什么样的都系呢?

  王联:广电总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正在积极推动广播电视从固定的领域向移动的领域发展。实际上移动的领域应该说是对我们广播电视的市场或者是需求的一个扩展,满足扩展的需求。因为传统大家从来没有想在移动状态下看电视,听广播有了,看电视一直由于技术的限制做不到。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能够做到,在移动状态下让人们用类似于手机这样的手持终端,不仅可以打电话,而且可以收到视频、电视广播的服务,而且要有相当高的图像质量和声音质量。应该说这个确实从固定向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在这里边,广电总局实际上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已经开始着手研究这个问题。经过这几年的研究和准备,我们比较了国际上现有所有的用于移动多媒体广播的技术,把这个技术单纯拿到中国来,实际上都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所以,为了解决我们国家移动多媒体广播的覆盖也好,全程、全网的统一标准,满足全国漫游等等这些要求,广电总局设计了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作为我们国家移动多媒体广播的手段。像国家做了汇报。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实际上我们上想通过卫星和地面增补网络,因为卫星不是每个角落都能覆盖到,因为阴影区,特别是像城市楼群比较多的地方,会有楼群遮挡的阴影区,还有室内卫星效果不能覆盖,要靠地面的增补网络解决。所以,通过卫星和地面增补网络形成天地一体的移动多媒体的覆盖网络。这样既可以有效地在全国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而且也可以有效地缩小东西部的数字鸿沟导致的差别。这是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除了这个之外,我们自主的标准和国际上有很大的不同。刚才我谈到“天地一体”,这种“天地一体”不仅能够有效地覆盖全中国所有的角落,而且还能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包括列出,甚至包括飞机,这些快速移动交通工具上的广播电视的收听收看的问题。而且会有效拉动国内消费电子产业,进入全新的领域。

  实际上从通信发展来看,从固定电话到移动电话,从模拟电话到数字电话,以及现在更多的业务功能发展。广播电视也是一样,实际上从固定向移动,从模拟向数字,实际上在移动多媒体上,这项业务是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走向融合的一个非常典型的项目。无论从党中央、国务院也好,还是信产部、广电总局的角度,国家发改委、科技部都在积极推进这件事,也是三网融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推进的成功,不仅是一个自主创新的结果,来满足中国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还有效地推进了电信与广播的融合,而这种融合必然会给两个领域都带来巨大的发展。

  包冉:是,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有没有一个时间表?

  王联:从时间上来讲,按现在的目标,现在都还在做技术准备和技术实验,包括业务上的一些实验和探索。因为这些技术在国际上也是刚刚产生、刚刚形成这种需求。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光手机用户就4亿多了,再加上其它的MP3、MP4、笔记本电脑等等这么多的需求。在满足数亿终端需求的市场上,可能我们要稳扎稳打。当然我们现在确定的目标,希望2008年奥运会之前,最晚能在那个时候投入应用。当然在这之前我们相应的一些实验就会开始了。所以,现在我们动员了国内几十家企业,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工作组在积极推进。我想你们星期五的论坛上会有各方面的领导和专家,都会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包冉:我们正好也是预告这个机会预告一下我们的论坛,也是在广电总局科技司,包括信息产业部产品司的支持下,《中国数字电视》将在8月18日在北京国宾酒店举办第三届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高峰论坛,在此也希望各位网友包括对数字电视关注的产业人士,热烈欢迎大家一起参与。在北京国宾酒店,8月18日。论坛上我们也邀请了具体从事手持移动多媒体方面的专家,讲述一些技术细节和发展趋势,包括还有政策层面、技术层面、应用层面、市场层面,几个层面都会在市场上有一个全面的展示、介绍。

  主持人:不久前广电总局张海涛副局长介绍了数字电视转换的进展,您能否介绍一下目前最新进展。另外目前数字电视转换的模式有几种?效果怎么样?

  王联:模式只有一种,就是我们提到的以青岛为代表的整体转换的模式,应该说效果已经从启动到现在的高速发展,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包冉:各地的方式略有不同。

  王联:因地制宜,各有不同。但是本质上都是整体转换,只是具体的操作上可能有所不同。

  包冉:有的地方可能是一个省区统一起来一起转,有的地区是几个城市一起转。

  网友:咱们这个标准是不是强制实施的?如果是强制实施,地方标准又不统一,技术进步是不是要由消费者来买单?目前付费由12块提高到20块,价格上升了。

  王联:有线电视标准首先不是强制标准,但是需要全国统一,这确实是需要的。因为为了国内的产业化,标准不统一是很难推进的,很难形成产业规模,这是一方面,不存在标准让消费者买单的问题。因为每一项新的规范、新的标准,都是伴随着新的业务出现。只有采用了新的技术,才能享受新的业务。所以,你说这个到底是谁该为谁买单,可能不能这么谈这个问题。

  主持人:我们的聊天时间正好到此结束,谢谢王司长和包老师的热情解答。也谢谢各位网友参与!

  王联:谢谢各位网友!

最新视频会议人物访谈
推荐视频会议厂商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