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Micro LED维权案再现 雷曼光电起诉巴科光电涉及像素引擎(PSE)专利侵权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25-09-30 作者:飘雪

    近日,LED显示行业发生了一起专利侵权案件,雷曼光电正式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深圳市巴科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涉嫌侵犯其在中国获得的"像素引擎(PSE)"原创专利技术。这一事件引发了业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广泛关注,也折射出Micro LED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背后的专利竞争态势。

    雷曼光电指控巴科光电

    雷曼光电在声明中强调,"像素引擎(PSE)"专利技术是公司重要的无形资产,代表了其在Micro LED显示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该技术通过独特的像素排列和驱动方式,实现了显示效果的显著提升,在行业内具有开创性意义。

    雷曼光电表示,为推进“像素引擎(PSE)”显示技术的研发与优化,雷曼光电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技术攻关与市场拓展。目前,相关Micro LED核心专利已获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专利局的授权,另有若干件专利处于国际审查阶段。

    同时,雷曼光电将持续对其他个别公司的专利侵权行为采取法律行动,坚决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公司也表达了与行业伙伴共同营造尊重创新、保护知识产权良性竞争环境的意愿,以期推动整个Micro LED新型显示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巴科光电回应

    面对指控,深圳市巴科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28日迅速做出回应。巴科光电表示,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所有技术方案均拥有完整、合法的知识产权基础。经过技术及法务团队详细比对,巴科光电认为其产品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雷曼光电相关专利在技术路径和核心设计上存在根本差异,所谓"侵权"指控毫无事实依据。

    为证明自身技术的独立性,巴科光电公布了两项核心专利信息:一是"一种COB显示屏共阴共阳兼容电路"(专利号:ZL202421891430.2),该技术解决了传统COB显示屏电路设计的局限性;二是"一种采用虚实像素结合技术的新型显示模块和显示屏"(专利号:ZL202422098712.3),这项技术展现了巴科光电在像素处理方面的创新思路。

    专利纠纷背后

    有行业人士向《屏显时代》表示,专利纠纷背后,反映了LED显示行业,特别是Micro LED领域日益激烈的技术竞争。Micro LED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低功耗等优势,被视为未来显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各家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专利布局也日趋密集。

Micro LED维权案再现 雷曼光电起诉巴科光电涉及像素引擎(PSE)专利侵权

    他指出,专利纠纷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并不罕见,尤其是在产业快速发展期。一方面,这体现了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行业技术路线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和相似性。如何准确界定专利保护范围,判断技术方案是否构成侵权,往往需要专业的技术分析和法律评估。

    从技术角度看,"像素引擎(PSE)"与巴科光电公布的"虚实像素结合技术"都涉及像素处理领域,专利侵权判定需要从技术特征、实现原理、创新点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比对才能做出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LED显示行业首次出现专利纠纷,2023年12月,雷曼光电以兆驰股份旗下公司侵犯其2件新型显示专利为由,向深圳中院提起诉讼,矛头直指兆驰COB系列虚拟像素显示屏。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在显示技术领域的快速崛起,国内外企业之间的专利博弈日益频繁。从早期的LCD专利战,到OLED技术之争,再到如今的Micro LED专利纠纷,每一次技术迭代都伴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升级。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此次事件具有多重启示意义。首先企业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其次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应做好专利检索和侵权风险评估,避免无意中侵犯他人专利权;再次行业需要建立更加规范的专利评价机制和纠纷解决渠道,促进良性竞争。

    后记:雷曼光电与巴科光电的专利纠纷不仅是一起个案,更是整个LED显示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的处理和解决,将对行业未来的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产生深远影响。业界期待通过这一事件,能够进一步推动形成尊重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行业共识,为中国LED显示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目前,案件进展备受业界关注,无论最终判决结果如何,这起案件都将对LED显示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关系到涉事企业的利益,也将为行业未来的专利纠纷处理提供参考案例。

    未来,随着Micro LED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商业化应用的扩大,类似的专利纠纷可能还会出现。这要求企业不仅要关注技术创新,也要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建立专业的法务团队,完善专利预警机制。同时,行业协会和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引导,推动建立更加规范、透明的专利保护体系。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