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晶华胶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3683,证券简称:晶华新材)在上海、深圳两地开展路演活动,国投瑞银、广发基金、博时基金、鹏华基金、宝盈基金等多家知名机构参与。活动中,公司详细介绍了主营业务进展、产能规划、新业务布局及未来业绩展望,全方位展现了在胶粘材料领域的领先优势与开辟新赛道的战略决心。
一、主营业务多点突破 覆盖多领域核心需求
作为国内胶粘材料领域的重要企业,晶华新材主营业务涵盖工业胶粘材料、电子胶粘材料及特种纸研发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交通工具、智慧医疗、电子元器件等多元场景,提供遮蔽保护、结构粘结、线束捆扎等全链条功能支持。
在核心产品领域,公司优势显著:工业胶粘材料方面,作为国内较早涉足美纹纸胶带的企业,其美纹纸胶粘材料长期保持高市场占有率,和纸胶粘材料、布基胶粘材料等亦稳居行业前列;电子胶粘材料领域,已实现折叠屏手机应用场景的产品突破并量产,可满足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全流程制程保护与元器件粘接需求,同时紧跟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提前研发适配材料,为未来大规模应用储备技术。
汽车与光学胶粘领域更是亮点纷呈:汽车用胶粘材料已开发耐温抗翘曲产品及高性能丙烯酸泡棉胶,覆盖内外饰粘接、座椅固定、轮胎静音棉等场景,其中汽车座椅胶粘材料性能对标国际知名企业,已实现小批量出货;光学胶粘材料(OCA)构建全场景产品矩阵,LCD OCA 稳定量产,折叠 OLED OCA 量产、OLED OCA 小批量出货,抗冲击 TPU/ OCA 通过审核,车载 OCA 更顺利通过多家核心客户审核,加速市场渗透,逐步形成光学膜材料全品类竞争壁垒。
二、全国产能布局领先 筑牢供应链安全屏障
为支撑业务持续扩张,晶华新材已在江苏、安徽、浙江、四川、广东布局制造基地,产能规模位居行业前列。根据规划,公司未来将形成 “年产 10 亿平方米新型胶粘材料(含电子材料)、年产 10 万吨高性能可降解纸基新材料” 的核心产能矩阵,其中江苏基地将具备年产 2500 万平方米光学胶膜、1 亿平方米电子级别胶粘材料、1500 万平方米 TPU 车衣膜及汽车窗膜、5 万吨化学新材料的生产能力;安徽基地(募投项目)聚焦光电产品生产,产能约 1 亿平方米。
充足的产能布局不仅保障了公司对下游客户的稳定供货能力,更在供应链安全日益重要的背景下,为客户提供了可靠的合作保障,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三、开辟触觉传感器新赛道 抢占人形机器人产业先机
在深耕胶粘材料主业的同时,晶华新材积极探索新增长极,瞄准前景广阔的人形机器人赛道,选择柔性多模态触觉传感器作为突破口 —— 该产品可赋能公司现有终端客户,提升附加值。
技术路线上,公司优选压阻式方案,核心优势在于适配高自由度灵巧手与全掌包覆需求,通过 “算法解析 + 结构优化” 实现切向力感知,精度满足基础工业场景,且具备轻薄、参数稳定、量程大、低温漂、小时漂等特性。为推进该业务,公司于 2025 年 6 月投资成立北京晶智感新材料有限公司(持股 51%),以北京为研发中心,张家港基地为产能载体,计划年底完成中试线落地,后续将根据业务进展分批扩产。
目前,晶智感已发布 L20 工业版灵巧手触觉方案及首款高密度三维力全掌电子皮肤解决方案,可实现 1 万 + 触觉点效果与 “全掌协同”,同时推进与灵心巧手等头部客户的项目开发;应用场景更延伸至医疗健康(脑卒中康复外骨骼手套、步态检测鞋垫)、工业检测、消费电子交互等领域。此外,公司还在美国设立研发实验室,由海外合伙人推进技术交流与客户送样,加速全球市场布局。
四、锚定三年高业绩目标 股权激励彰显信心
为明确发展方向,晶华新材于 2024 年 10 月发布员工激励计划,设定近三年业绩目标:营业收入 2024 年不低于 16 亿元、2025 年不低于 19 亿元、2026 年不低于 23 亿元;以 2023 年净利润为基数,2024 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 25%、2025 年不低于 65%、2026 年不低于 100%。
公司强调,上述目标为战略规划导向,不构成业绩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但这一规划仍充分体现了公司对主业增长与新业务落地的信心,为长期发展注入动力。
未来,晶华新材将持续以新材料为核心,深化工业胶粘、电子胶粘、光学胶粘等主业的协同优势,加速柔性触觉传感器新业务的技术转化与产能释放,为下游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在推动行业升级的同时,力争实现企业高质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