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陆企业相比,台资企业拥有两大优势:一是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二是相对完善的平板电视产业体系。而后者一直是大陆彩电产业的薄弱之处。
众所周知,中国彩电业大而不强的最大的原因是仍未打通上游液晶面板这一重要环节,难以掌握液晶电视的定价权。而当初中国彩电业之所以能够傲立C R T时代,最重要的就是拥有完整的产业链。
源于过去的成功经历,工信部做了这样的设想:“就像C R T时代国家立项建设八大彩管厂并对玻壳、电子枪、偏转线圈等彩管上游全线介入,政府也将全面完成液晶屏的全套产业布局。”
在这样的产业构想下 , 俗称“5选2”的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有望快速落地。
今年初,在电子信息业振兴规划和彩电业振兴规划的鼓励下,合肥、广州、苏州、成都、南京五市向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递交了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材料,各地项目的技术、投资合作方分别为京东方、L G D、三星、富士康、夏普。
出于产能调控的因素,上述5家最终仅有2家获批 。 有消息说,广州L G D 8 .5代线和三星苏州7 .5代线项目将最终胜出,京东方合肥项目和夏普南京项目则面临出局; 而富士康成都项目暂未能成行的部分原因在于,台湾地区对液晶面板赴大陆投 资相关政策限制。
不过,虽然中国政府一再为中国彩电业展开上游产业链的战略布局,但从产业链的成熟程度来说,中国彩电业想要复兴C R T的辉煌显然不是最为重要的,像日韩企业那样在经济危机中完成自己的产业调整才是当下之急。
彩电产业的两大核心是音视频处理芯片和液晶模组,前者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和数字电视的大脑,后者则是平板电视的心脏。如果不在这两项核心技术上辟新径,中国的彩电业将没有前途。然而就目前而言,本土家电企业想要靠自己的力量获得芯片领域的话语权十分困难。
显然,这是一场全产业链的竞赛,也意味着挑战重重。现在的中国彩电业具备庞大内销市场和经济危机的时间差,缺失的是上游资源和国际市场地位。在这段时间内,仅仅做好国内市场还远远不够。不过,一旦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中国彩电业的复兴也将随之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