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彩电企业的业绩不佳也与近来台资企业的新动向有关。
一直以来,中国大陆彩电业都把日韩企业当作了自己的竞争对手,不过,近来台资企业的一些动向表明,他们或许将是中国大陆彩电企业最有力的挑战者。
11月9日,欧盟委员会批准荷兰电器巨头飞利浦公司把在中国市场的电视机品牌销售和市场开拓等业务出售给中国的冠捷 科技集团。飞利浦正式淡出中国电视机领域。
根据双方今年9月签署的协议,冠捷科技集团将取得中国市场上的飞利浦电视机品牌授权。在此之前,飞利浦还在北美、墨西哥和印度等市场签署了类似的电视机品牌授权。业内人士认为,这表明飞利浦已经在全球淡出电视机业务。而对冠捷来说,收购飞利浦电视业务将使冠捷找到一个切入主流电视市场的突破点。不仅可以利用冠捷在代工方面的优势,还可以借助飞利浦成熟的渠道增加出货量,让冠捷跻身一线电视品牌的地位。
无独有偶,台湾另一家代工巨头鸿海精密工业(通称富士康,含台湾奇美电子公司)今年7月6日通过新加坡子公司取得索尼斯洛伐克液晶组装厂股权 , 累计持股达90 .1%,交易价为3600万欧元。
去年9月,鸿海还收购了索尼的墨西哥整机厂。据了解,位于斯洛伐克的尼特拉电视机制造厂曾是索尼旗下最现代化的电视机制造厂之一,而随着尼特拉电视机制造厂一同转让的,还有索尼销往欧洲市场的电视机制造合同。
奥维咨询研究副总监赵茂军认为,台资企业此举势必对全球液晶电视制造产业产生影响。仅就中国市场来说,中国国内彩电企业将面临以下两大问题:一是中国企业将面临强大的产品出口压力。台资企业承接欧美、日韩的制造厂后将实现其发达国 家液晶电视市场的覆盖,国内品牌势必将丧失现有或可能存在的国际品牌O E M 订单。二是,中国企业将面临外资品牌低成本竞争的压力。今年元旦以来外资品牌推行低价策略给国内品牌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若外资品牌携手台资厂商展开合作,通过低价策略冲击国内彩电品牌的市场份额,国内品牌势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
事实上,这一问题已经显现,目前大陆彩电企业利润普遍下滑,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先前找中国大陆整机企业代工的日韩企业转战中国市场后,为了回避与中国品牌直接竞争,纷纷找我国台湾企业进行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