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罗清启:中国液晶面板业被外资误导

落后生产线成产业“包袱”
来源:慧聪家电网 更新日期:2009-06-18 作者:罗清启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落后生产线成产业“包袱”

    随着全球面板产业竞争的加剧,该产业更像是一个“时间产业”,先进生产线的建设速度成为主导企业能否成为行业内领跑者的重要因素。高世代的产品生产线是企业和整个产业实现快速增长的先决条件,没有先进的生产线,产业也就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

    长期以来,中国液晶电视产业的发展饱受“缺屏”困扰。国内虽然有上广电、京东方和龙腾光电三家液晶面板制造企业,但都是落后的第五代生产线,生产出的液晶面板主要供应电脑显示器。中国彩电企业需要的液晶面板90%以上都要从日本、韩国和台湾进口,这就造成了国内彩电企业在面板资源上受国外企业钳制的局面。

    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光电第五代线刚投产时,以日韩、台湾厂家为代表的第五代液晶生产线的产能已经全面释放,并且第六代生产线也开始少量投产。由于不掌握技术,近年来国内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始终停留在五代线上,而国外企业都已经建设第10代、11代生产线了。

    落后的生产线在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等多方面都低于高世代线,更为重要的是,大尺寸电视成为当前平板电视市场的主流,而低世代线是根本无法实现切割的,大部分只能供应电脑显示器,这就造成了当前中国液晶面板产业即使拥有生产线也还是要从外资企业采购面板的尴尬境遇。

    而3月份实现量产长虹等离子屏项目采用国际最新一代的“八面取”量产技术,最终将形成年产600万片以上等离子屏模组的能力。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等离子生产线八面取是主流,相当于液晶行业的7代线。因此,长虹投产的等离子生产线是目前最先进的一条生产线,松下、三星、LG等都在使用8面取技术。目松下与长虹都在研究16面取的技术准备,但现在还没有开始量产。

    面板产业代次越高,生产大尺寸的成本相对越低,越具有竞争力。当然,生产代次越高,需要的工艺技术和控制水平越高,更高次代的生产线代表着该面板厂的技术实力越强。业内人士指出,国内企业频频接手国外淘汰的生产线显然是不明智之举,6代液晶生产线需要投资约150亿、7代线则要200亿以上。6代线对应的是32、37英寸,32英寸最便宜卖到130美金,现在做6代线一年折旧20个亿,由此看来,低世代生产线要收回投入是个未知数。

    从上广电建设的5代液晶生产线线来看,落后的面板生产线俨然成为最沉重的“包袱”,造成了“高投入、低回报”的产业窘状。因此,以长虹为代表的建设高世代生产线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平板显示产业解决当前“缺屏”现状,摆脱国板控制的一条有效路径。

   

 标签: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