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掌握上游面板领域的话语权,日前中国提出了千亿面板投资计划,正在筹划6代、7.5代、8代生产线。但笔者认为,从京东方、彩虹、龙腾光电等液晶面板企业连年亏损的情况来看,导致我国该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在于落入外资企业的误导圈套,他们通过转移落后生产线、出售原材料、收技术专利费三种方式对中国面板企业实现全面控制,令中国企业成为一个来料加工型的组装厂。
核心技术缺失凸显产业困局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的竞争,尤其是核心技术的竞争,掌握了产业的核心技术就在竞争中取得了先机。核心技术是实现产业振兴的首要因素,是产品依附存在的关键要素,不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产业的振兴也就无从谈起。中国彩电产业要振兴,首先要振兴核心技术。
近期,国内唯一一家拥有液晶电视面板生产线的上广电,传出2008年巨亏18亿元的消息。而国内另外两家液晶面板生产厂商京东方和龙腾光电在2008年也出现了大幅亏损。液晶面板生产企业的集体性亏损,为中国彩电面板产业敲响了警钟,中国企业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根本无法主导自己的产业命运。
上广电等国内液晶面板制造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掌握产业的关键技术。由于缺乏对技术的掌控,在上广电与NEC的合资公司中,尽管上广电斥巨资占据主导地位,但在双方合作中短板依然明显。上广电五代线的技术和专利全部从NEC引入,在技术和经营上对NEC的依赖相当严重。在合资过程中,上广电并未获得主要技术工艺的转移,没有彻底掌握核心技术,几乎变成了纯粹的加工厂。
液晶面板的技术大都掌握在日韩彩电厂商手中,他们采用垂直整合的生产方式严格控制技术的转移与扩散,并以技术控制中国面板产业,攫取高额利润。同时,由于涉及液晶屏的有效专利数量达到9684项,而中国企业几乎不掌握核心专利。中国的液晶面板企业不得不以各种方式向外资企业缴纳数量不菲的专利费。
与液晶面板不同,中国等离子面板产业走的是一条自主创新之路,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产业的发展。以长虹为例,通过实施自主创新和海外并购并举的双向整合模式,目前,长虹已掌握了600多项专利技术,其中绝大部分为发明专利,涉及新型等离子显示屏结构、工艺流程、原材料、电路的软硬件设计等,其中多项属于基础核心专利,世界其他等离子面板生产商都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