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五一’销售情况看,国产彩电销售占比已经超过了六成,销售非常火爆。”某家电连锁黑电采购部负责人日前表示,刚刚结束的“五一”小黄金周,市场消费状况远好于预期,尤其是国产彩电品牌上升势头明显。
来自中怡康方面的数据显示,从去年11月开始,外资和国产平板电视的销售占比已由之前的6∶4逐步演变成目前的4∶6。更有业内人士大胆预测,这一比例在今年年底可能变成3∶7。
消费者不再“崇洋媚外”
上周末,新快报记者在广州市内各大家电卖场看到,“五一”的促销优惠仍在继续。尽管不少外资品牌彩电依然摆放在显眼位置,但其人气却远不如大部分国产品牌。“我逛了很久,发现现在国产品牌彩电的功能越来越多,有的能上网、有的是蓝光电视、有的是节能电视,而且价格比洋品牌要便宜两三千元,如果图像效果和功能都差不多,为什么要买洋品牌呢?”在国美电器客村店选购电视的张先生认为,目前国产彩电和洋品牌彩电在技术方面已没有多大区别,然而和外资品牌相比,国产品牌更具有价格优势,同时,他觉得国产彩电的功能更多,所以比较倾向于购买国产彩电。多位在选购彩电的市民也持相似看法。
“从今年元旦前开始,国产彩电品牌就表现得非常抢眼,几次降价活动不仅让销售额飙升,平板电视也很快普及开来。”据卖场工作人员介绍,虽然夏普、三星、索尼等外资彩电也对部分型号进行了大力度的促销活动,但今年国产品牌更受大众欢迎。
国产彩电扩大领先优势
在两年前,国内彩电市场曾是国产彩电的天下,但随后被资本实力雄厚的外资品牌抢走了风头。从去年年底国产品牌集体发动价格大战,消费者对于国产、外资品牌彩电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彩电品牌的销售排行也发生了极大转变。
中怡康统计数据更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国产彩电品牌市场份额大幅飙升,整体销售量占有率已经超过60%。海信、创维、TCL、康佳、长虹占据了中国平板市场的前五名,其中,海信平板电视的市场份额达到17.35%,实现了中国平板市场的“五连冠”。这些数据表明国产品牌已经在2009年的平板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主动权。外资彩电在华集体遭遇“寒冬”,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金融危机面前,外资彩电失去上游屏资源控制的优势。奥维咨询方面分析,日韩平板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大幅亏损,所以日韩平板企业今年较为保守,彩电难以出现去年上半年大幅降价局面。
有专家表示,在内有洋品牌市场争夺,外有金融危机导致消费下滑的双重压力下,国产品牌能够取得增长确属不易。这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国产品牌自身竞争力的整体提升,通过进军平板上游产业链,海信、康佳、TCL等国产品牌提高了整机成本的掌控能力;通过核心技术的突破,加快了高端产品的上市步伐,从而实现了在终端市场上销售份额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