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钢丝绳上的舞蹈:论平板产业的困与脱困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07-07-28 作者:萧萧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前几天,一位福建的朋友来北京出差,有机会小聚一下。和现今的大多数国人一样,朋友对股市也甚是关心。出于笔者工作的关系自然谈到了家电行业也由此引发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朋友问我08年奥运会对国内的赞助企业会有多大的影响——例如海尔,朋友还列举了诸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对“三星”品牌的推广作用这样的事例来证明“体育营销,奥运营销”的巨大价值。

“超级打工仔”——这就是对国内“家电产业”最好的形容

    这个问题的确难倒了我。这种预测需要大量的赞助企业及其所属行业的信息支持。不过依照笔者个人的愚见“海尔”不具有成为“三星第二”的实力。任何的营销手段:那些在电视画面之上的“广告语”不是足以支撑一个世界顶级的企业或者一个世界顶级产业的“依据”。“繁荣却不强大”,“世界工厂”成就的不是“制造业强国”,而仅是一个“超级打工仔”——这就是对国内“家电产业”最好的形容。

    笔者最熟悉的“平板电视”行业更是如此。虽然卖场里总是“热闹非凡”,时刻都凝聚着过节一般的喜庆。但是那些产品的生产者却露不出多少“欢喜”的容颜。虽然就在两年之前,大家还都信誓旦旦的说“平板”是个金砖产业。然而今天,谁还能有如此自信呢!

     事实上,走入低谷的不仅仅是彩电整机厂商。作为传统彩电上游产业链最重要一环的,曾经是国人骄傲 的,曾经支撑起整个中国彩电业脊梁的八大CRT彩色显像管厂商和相关玻壳公司更是深陷危机。从今年春季,彩管行业宣布集体停产20天,到近日深圳赛格宣布已关闭了第四条彩管生产线,都已经昭示着这次是“狼真的来了”。

    虽然彩管企业可以通过产品转型,生产其他技术相同的显示产品,例如福州中华映管的转型,但是我国彩管企业,及其包括玻壳、网板、阴罩、荧光粉在内的整条产业链,接近每年8800万支电视用彩管的产能最终的趋势只有一条:那就是告别昔日辉煌的舞台。从2007年全球显示器件制造产能来看,LCD面板中的液晶面板产能8300万屏、显示器件面板产能1.78亿屏、笔记本电脑面板在1.05亿屏,这些都充分说明,显示行业已经到了“平板”替代“CRT”的时期。无论CRT企业做怎样的调整,在主流市场上CRT的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我国彩电产业链会面临如此窘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国彩电产业链会面临如此窘境呢?有人说,这是国际巨头们设置的圈套,在国内彩电业依靠完整的产业链,庞大的产业集群以及廉价的劳力资源,在国际市场“所向披靡”的时候,国外巨头率先挑起产品升级换代,并借此使国内彩电产业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产业优势迅速消失——甚至变成经济包袱。

    笔者不认可这种“陷阱”说法。首先以液晶和等离子技术为代表的平板显示技术,虽然是先进的显示技术,但是并不是纯粹的“新兴技术”。液晶产业从最早应用在计算器,电子表上的单色显示器到大面积彩色产品的推广和产业的辉煌,已经有了三四十年的历史:世界上没有任何技术进步是一跃而促的。今天应该看到的不仅是国际巨头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和超前的产业支撑,更应该看到人家几十年“含辛茹苦”的经营,面对未来不可预见性的巨大投入。

    我们应该更多的拷问自己,为什么“落后挨打”的总是我们。为什么技术领先,在国际市场上左右流行方向,潮流趋势的不是我们,却总是别人。为什么我们总是落后人家一步……

    即便看一下韩国和台湾的上游厂商,虽然他们没有日本那样丰厚的技术积累,但是通过对产业状况的前瞻性分析,他们也能在最合适的时候通过企业合作,专利购买来建力自己的平板产业链。借此在以后的竞争中保留生存的希望。

    任何的怨天尤人都没有意义,更没有理由:奥运会比赛,你不能指望前面的队员能停下来等待我们把它超过,唯一的选择是像刘翔那样比别人跑得更快!

本文导航
  • 第1页:钢丝绳上的舞蹈:彩电产业深陷困境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