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钢丝绳上的舞蹈:论平板产业的困与脱困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07-07-28 作者:萧萧

钢丝绳上的舞蹈:彩电产业深陷困境

    前几天,一位福建的朋友来北京出差,有机会小聚一下。和现今的大多数国人一样,朋友对股市也甚是关心。出于笔者工作的关系自然谈到了家电行业也由此引发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朋友问我08年奥运会对国内的赞助企业会有多大的影响——例如海尔,朋友还列举了诸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对“三星”品牌的推广作用这样的事例来证明“体育营销,奥运营销”的巨大价值。

“超级打工仔”——这就是对国内“家电产业”最好的形容

    这个问题的确难倒了我。这种预测需要大量的赞助企业及其所属行业的信息支持。不过依照笔者个人的愚见“海尔”不具有成为“三星第二”的实力。任何的营销手段:那些在电视画面之上的“广告语”不是足以支撑一个世界顶级的企业或者一个世界顶级产业的“依据”。“繁荣却不强大”,“世界工厂”成就的不是“制造业强国”,而仅是一个“超级打工仔”——这就是对国内“家电产业”最好的形容。

    笔者最熟悉的“平板电视”行业更是如此。虽然卖场里总是“热闹非凡”,时刻都凝聚着过节一般的喜庆。但是那些产品的生产者却露不出多少“欢喜”的容颜。虽然就在两年之前,大家还都信誓旦旦的说“平板”是个金砖产业。然而今天,谁还能有如此自信呢!

     事实上,走入低谷的不仅仅是彩电整机厂商。作为传统彩电上游产业链最重要一环的,曾经是国人骄傲 的,曾经支撑起整个中国彩电业脊梁的八大CRT彩色显像管厂商和相关玻壳公司更是深陷危机。从今年春季,彩管行业宣布集体停产20天,到近日深圳赛格宣布已关闭了第四条彩管生产线,都已经昭示着这次是“狼真的来了”。

    虽然彩管企业可以通过产品转型,生产其他技术相同的显示产品,例如福州中华映管的转型,但是我国彩管企业,及其包括玻壳、网板、阴罩、荧光粉在内的整条产业链,接近每年8800万支电视用彩管的产能最终的趋势只有一条:那就是告别昔日辉煌的舞台。从2007年全球显示器件制造产能来看,LCD面板中的液晶面板产能8300万屏、显示器件面板产能1.78亿屏、笔记本电脑面板在1.05亿屏,这些都充分说明,显示行业已经到了“平板”替代“CRT”的时期。无论CRT企业做怎样的调整,在主流市场上CRT的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我国彩电产业链会面临如此窘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国彩电产业链会面临如此窘境呢?有人说,这是国际巨头们设置的圈套,在国内彩电业依靠完整的产业链,庞大的产业集群以及廉价的劳力资源,在国际市场“所向披靡”的时候,国外巨头率先挑起产品升级换代,并借此使国内彩电产业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产业优势迅速消失——甚至变成经济包袱。

    笔者不认可这种“陷阱”说法。首先以液晶和等离子技术为代表的平板显示技术,虽然是先进的显示技术,但是并不是纯粹的“新兴技术”。液晶产业从最早应用在计算器,电子表上的单色显示器到大面积彩色产品的推广和产业的辉煌,已经有了三四十年的历史:世界上没有任何技术进步是一跃而促的。今天应该看到的不仅是国际巨头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和超前的产业支撑,更应该看到人家几十年“含辛茹苦”的经营,面对未来不可预见性的巨大投入。

    我们应该更多的拷问自己,为什么“落后挨打”的总是我们。为什么技术领先,在国际市场上左右流行方向,潮流趋势的不是我们,却总是别人。为什么我们总是落后人家一步……

    即便看一下韩国和台湾的上游厂商,虽然他们没有日本那样丰厚的技术积累,但是通过对产业状况的前瞻性分析,他们也能在最合适的时候通过企业合作,专利购买来建力自己的平板产业链。借此在以后的竞争中保留生存的希望。

    任何的怨天尤人都没有意义,更没有理由:奥运会比赛,你不能指望前面的队员能停下来等待我们把它超过,唯一的选择是像刘翔那样比别人跑得更快!

钢丝绳上的舞蹈:平板产业脱困对策

    当国际巨头们已经策划产业升级,并用十几年时间完成大规模产业化的时候,我们又在做什么。——眼前逐利!国内也好,国际也罢,自己同胞间单一化的价格战,损伤的只是自己产业的实力和发展的时间。当大家中场休息的时候,猛地一台头才发现:呓,他们怎么在玩“平板”了,于是下半场比赛被迫取消。

我们需要彩电业的“国家军”

    这个时候也许有人会责怪我们的主教练:就像国足输了球,要求朱广沪下课一样,责怪国家战略的缺失。的确,亚洲杯的失利,主教练难辞其就。彩电产业链整体面临转型困境,作为行业政策和市场规则制定方的国家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教练不是场上裁判,没有最终左右战局的大权。真正在场上作战的是我们的队员。事实上,在提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时候,大多数彩电企业都以“平板产业链投入巨大”为理由,要求国家的资金支持。且不论国家能不能拿出这么大的投资,难道中国彩电产业今天的局面仅仅是钱的问题吗?

    在以前,彩管生产被国际巨头垄断的时候,彩电企业就曾经提过类似的要求:所以才有了国家扶住下的八大彩管厂。然而时过不久,历史就在一次惊人的“重演”,而且这一次,颇有狮子大开口的味道。这不经让人想起了“扶不起的阿斗”的故事。

    中国彩电企业没赚过钱吗?当然不是,我们也曾有过辉煌,只不过我们大多的时候深陷内斗,都把精力和财力花在了“自相残杀上”。对于我们的企业,市场竞争是从价格战打起的,当他们第一次吃到甜头之后,就把“价格战”当成了不变的真理。事实上,价格战从来就没成为过任何的真理——他是最低级的竞争方式。直到现在,在已经濒临“亏损”的平板市场上,在跟本没有胜算的时候,他们依然“高举价格屠刀砍向自己的头颅”。

    引入市场竞争的初衷是锻炼一只强劲的队伍。但是结果,我们得到的却是自相残杀。如此结果的根源在于,我们对经济形式的判断失误:今天全球竞争环境下的市场经济,竞技的舞台是全球市场。在国内市场走向垄断只是时间问题。从发达国家的产业格局来看,没有垄断就没有强势产业。不具规模的企业是面临随时被吞并的企业。

    与其说中国没有哪个彩电企业有实力担负起“振兴平板产业”的责任,还不如说,我们的彩电产业,根本没有哪个企业能够代表国家的产业实力——我们的彩电产业需要的不是七八家企业的战国争霸,而是一两家的“国家军”。

彩电产业重组是希望所在

    现在,一些同志一听到垄断就会如同“见了老虎”一样,避之不及。其实,垄断是市场经济自然竞争的必然结果。越是充分的竞争就越是容易形成垄断:垄断代表着市场和资源向优势企业的集中,垄断也符合我们一只提倡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事实上,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就是“国家垄断经济”。有人很担心,垄断了会使企业失去竞争的活力。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以国际竞争为主题的全球经济,不会使国内垄断企业丧失市场竞争下的活力,相反垄断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实力。

    当然,垄断也会出现不利的一面,比如价格垄断,会导致价格过高。然而,这些不是否定垄断经济积极意义的理由。也不能用强制的拆分大企业来避免垄断,更不能把提倡竞争看作是避免垄断出现的法宝——事实上正是正当充分的竞争导致了垄断的出现。垄断的弊端必须通过国家调控解决,这也是唯一的解决之道。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家干预经济已经成了主流的经济学说。而目前中央企业的调整也体现了产业集中,提高国际竞力的原则。

    彩电产业国家军团的组建是使中国彩电企业在长远的战略上建立“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途径。一两个大的企业,能避免不必要的内耗;一两个大的企业将具备足够的实力投入到长期的高风险的技术开发中;一两个大的企业将有足够的实力做出产业性的长远的战略规划;一两个大的企业将具有更强的基础产业链建设能力;一两个大的企业,将全面提升我国彩电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一两个大的企业,企业间更容易实现竟合的良好市场关系……

    在目前,国内彩电产业链的企业产权复杂,投资主体多样,利益主体众多的情况下,互相参股和联合投资是实现大企业梦的最好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要发挥总规划师的角色;地方政府要积极配合,主动排除障碍;企业要有大局意识,要有振兴民族产业的责任感。同时国家经济政策要做适当的倾斜,弥补利益受损企业和地区的损失,维护企业和地方的积极性。

    在新一轮的产业规划中国家要首先避免成为简单的“投资方”,而真正成为市场规则的制订者,主导者,要主要依靠现有企业,现有资金来解决问题,要放眼长远,要关切国际竞争力,要关切产业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

    固然,2008奥运会在家门口召开,为我们的企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走出“国门”的好几会。但是成为国际一流的大企业,创造一个富有内涵的国际品牌首先需要的是“修练好内功”。中国彩电企业今天的困境,就如同钢丝绳上的舞蹈,可以跳得很好看,也可以摔得很惨:它可能会使整个产业就此低靡不振,但是如果利用好了则也会成为产业重组的有利时机:凤凰捏盘,岂知不是浴火重生?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