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受技术话语权所累的还有彩电企业的售后服务。作为高端彩电用户最关心的售后服务出现问题,这无疑给平板市场的开拓带来负面效应。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近期公布的2006年二季度产品质量投诉情况里,高端平板电视的投诉成为新热点。其中液晶电视的液晶屏的维修费用高昂成为消费者投诉的一大焦点。
“由于整机厂商的液晶屏都是向上游面板企业购买,所以彩电液晶屏的保修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上游厂商订货合同上的有关协议,通常情况下是一年到三年不等。液晶屏一旦出现问题,大部分都需要更换,如果液晶屏在一年之后出现问题,除非是整机厂商与上游厂的合同协议保修期时间是两年或者更长,否则维修费用都是由消费者承担。如果这些费用都由整机厂商承担的话,可能没有几家能够承担得起。”王一飞说。
苏宁电器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国内平板电视标准尚未出台,与此相关的三包规定也尚未公布,这导致国内平板电视市场在售后服务环节良莠不齐的局面。这影响着消费者购买高端平板电视的信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发展。”
应景市场企业强调综合竞争
据信产部统计,2006年1~4月,国内共生产电视262万台,仅用4个月时间就超过了2005年一年的产量。“在中国市场,单从数量上比较,CRT电视的市场还占有很大空间。但是平板电视爆发性的增长,仍然说明了它的生命力。而平板电视也必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向。从现在来看,平板电视已经成为各彩电厂商销售额的主流。”上海交电家电行业协会秘书长韩建华肯定地说。
尽管在国内市场饱受价格战所苦,但是本土彩电企业在海外平板市场却获得佳绩。从商务部产业司获悉,中国彩电的出口结构开始发生变革,平板电视超越传统的CRT彩电,成为彩电出口增长的主要拉动者。2006年前4个月,平板电视的出口额达到15.6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6.6亿美元,而传统的CRT彩电仅为6.4亿美元。
东边不亮,西边亮。陆刃波在谈到目前彩电企业的竞争时,强调综合实力的竞争。他认为,长虹、TCL既做平板,也兼顾CRT,市场规模达到500万台的量,像这样强调规模的企业,会在未来的竞争中显示优势。
根据市场规律和需求,灵活合理的改变策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无论是平板市场还是CRT市场。
伴随着2006年数字地面传输标准的出台,所有的家庭都要升级或者更换电视机,届时,国内彩电企业将会迎来巨大商机,不仅平板电视市场会迅速增长,过去有线电视覆盖不到的农村地区的CRT市场也将被进一步挖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彩电企业的综合发展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