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新威马蓄势待发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25-09-29 作者:佚名

    威马,一度在新能源赛道上沉寂的名字,最近再次闯入了大众的视线。

    昔日,一面是三百多亿融资的耀眼光环,新能源车企“四小龙”的头部荣光;另一面,是停摆两年、几乎已被市场遗忘的残酷现实。

    放眼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样是冰火两重天。

    火焰这边,是高歌猛进的市场渗透率和横扫全球的出口数据,中国品牌正以前所未有的集群姿态,站上世界汽车工业的牌桌中央。

    冰山那边,却是刺刀见红的价格战、令人窒息的内卷。

    在这样的环境下,威马的归来,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续集”,它更像一个历经淬炼的行业样本:在面临着历史性机会中国新能源大赛道上,没有终局,只有变局,以及前赴后继、不断突围的选手。

    新威马正在努力趟出的这条路,正为所有中国新创车企,书写逆境中焕新再出发的新路径。

    重整有戏,逆境翻盘

    汽车行业向来不缺绝处逢生的好戏。无论在中国还是国际舞台,总有车企通过资源重组,绝地反击,逆风翻盘。

    造车新势力中,蔚来的故事最具代表性。

    2019 年底,蔚来因资金链紧张陷入困境,现金储备一度不足 10 亿元,前景岌岌可危。关键时刻,合肥市政府与地方国资联合注资 70 亿元,换取其中国业务股权。这笔资金帮助蔚来缓解了燃眉之急,并在后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蔚来由此得以恢复元气,已成为中国高端电动车的头部玩家之一,并推动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善。

    另一个颇具借鉴意义的案例是小康股份(赛力斯)与华为合作。这家传统车企一度因新能源转型不力陷入经营困境,但在2021年引入华为赋能,共同打造问界系列智能电动SUV后,销量实现大幅增长,公司市值一飞冲天。

    蔚来历经致暗时刻后崛起有力佐证了:只要商业模式跑通,逐步重建市场信心,曾经的大坑也能填平。如今的新威马,所走的道路与昔日蔚来有几分相似:引入战略投资、地方政府支持、迅速回血生产。

    小康的逆袭则说明,开放合作、引入战略伙伴是盘活企业的重要途径,新威马的情况虽不同,但通过重组投资方一系列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开放共赢的姿态,同样带来了资源互补的效果。

    在全球汽车产业史上,更不乏逆境重整的成功故事。

    上世纪末的日产汽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日产连续多年严重亏损,负债高企,市场份额也大幅下滑。危急时刻,法国雷诺收购了日产的部分股份,并派出强人管控,推出“日产复兴计划”,在优化生产体系与组织结构,压缩供应商体系并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保持研发投入不减反增。这一系列果断措施使日产迅速扭转局势,盈利水平创下新高。

    类似的还有美国的克莱斯勒。2009 年金融危机中,公司因资不抵债申请破产保护,但在美国政府提供担保贷款、菲亚特集团进行战略重组的支持下,仅两年便重塑产品线并恢复盈利。2011 年第一季度,克莱斯勒实现五年来首次盈利,并提前五年偿还剩余 76 亿美元政府贷款,被认为是美国汽车业复苏的重要节点。

    这些国际案例表明,破产或重整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终结,在资本支持、政府介入以及果断改革的共同作用下,汽车行业的重整,从来都不是末路,而是新生的起点。

    只要战略对头、策略提当、措施果断、执行到位,眼前的危机完全可能转变为未来辉煌的起点。

    而新威马,显然已经准备好了。

    二次创业步步为营

    新威马的重整更像是一家高成长的新兴企业经历了一次“刮骨疗伤”。它没有百年车企那样深厚的底蕴,但胜在轻装上阵、船小好调头;它错过了前几年的高歌猛进,却避免了更大的内耗损失。

    当下新能源车领域竞争激烈固然不假,但市场空间仍在高速扩张。据权威预测,2030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将超过50%,市场规模翻倍以上。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曾掉队的玩家完全可能凭借新策略重回赛道。

    而且,新威马并非“从零开始”。作为造车新势力“交付元年”(2018年)就实现量产交付的企业,威马拥有温州、黄冈两大生产基地,具备强大的产业链整合和自有制造能力,并在电动汽车“三电”系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均有深耕,累计销量超过10万辆,品牌沉淀和用户基础可观。

    关键在于,新威马能否将前车之覆化作后车之鉴,在二次创业中中少犯错误、快跑一步。

    从公开信息特别是新威马近期发布的《致供应商白皮书》来看,这家公司正在用一种“进取但务实”的态度重新出发,值得高看一眼。

    汽车行业是规模经济驱动的,卖不出量来,谁也没法真正站稳脚跟。威马早期虽然产品和技术不错,但受困于资金及决策上的问题,错失了规模扩张的窗口。

    重生后的新威马,清晰地把规模化和效率提升作为核心目标。在2025-2030“三步走”规划中,新威马设定了到2026年年产销10万辆、2027-2028年年销25-40万辆、2030年挑战产量100万辆的路径。

    对新威马而言,“挑战百万辆”更多是一种愿景宣示,它既能为内部团队注入信心,也能对供应商、投资人传递出坚定的重整信号。其实,大可不必纠结于数字本身是否绝对达成——商业史上鲜有企业完全按最初规划抵达彼岸,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航路上取得超出寻常的成功。

    更深层次来看,这一系列目标看似激进,却传递出其对规模效应的执着追求。只有尽快跨过年产销数十万的“生存线”,企业才能摊薄研发和供应链成本,实现正向造血,迈向良性循环。

    威马重生,举措务实

    新威马显然深谙此道,因此在重整伊始就大胆提出远景目标。当然,面向规模化的目标,盲目冒进并不可取,而是建立在务实举措之上。

    例如,新威马决定聚焦主流市场需求,未来5年推出超过10款新车,涵盖A00级到C级各品类,包括轿车、SUV、MPV等。

    这样的产品组合足够全面,覆盖从入门代步、家庭用车到高端商务等各细分场景。不难看出,新威马想得很透彻,希望通过场景化深耕,不仅技术要能打,还得真正贴合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用更加细致的产品覆盖来赢回市场。

    新威马将2025-2026定义为复兴起步期,重点是恢复造血功能、站稳市场基础。从实际行动看,新威马正在稳扎稳打地落实这一阶段任务。

    根据媒体报道,威马温州生产基地已实现EX5、E5等车型的复产,前期产品主要用于铺货市场、测试渠道和收集用户反馈。短短数月内从荒芜到机器轰鸣,新威马的执行效率可见一斑。

    在产品上,新威马将复产计划的关键车型锁定为现款车型,显然也是新威马操盘者的理性考量。首批复产的EX5和E5车型,是积累了市场经验、经过用户验证的经典之作。尤其是威马EX5,曾经连续20多个月斩获新势力单一车型销量冠军,是中国造车新势力中首款累计销量突破5万台的爆款车型,在主流SUV市场的品牌印记和用户口碑依然存在。

    就在白皮书发布后,评论区里还有不少老车主为它的质量、性价比和实用性点赞。

    债务清理则是新威马轻装上阵的前提。威马停摆两年多来积累了大量债务,尤其对供应商的欠款需要妥善解决。

    白皮书开宗明义地回应了这一各方关切:对于普通债权人,金额15万元及以下的将在法院批准重整计划后6个月内获得100%现金清偿;超过15万元的部分,前15万仍现金兑付,超出部分则通过信托受益权份额按比例清偿。

    可以看到,新威马并未回避历史包袱,摆明了态度要把过去欠下的钱一笔笔算清楚,真正做到对供应商负责到底。

    正是这种坦率、透明的处理方式,让不少原本观望的供应商信心满满。根据最新消息,新威马的供应链团队已经重新联系了过去的全部215家供应商,绝大多数都表达了愿意与新威马继续合作、共同发展的态度,只有极少数的历史遗留问题仍在积极解决中。新威马供应链体系正快速恢复运转,朝着既定目标稳步推进。

    市场与销售端,新威马亦在同步发力打通渠道。一方面,重启经销商网络建设;另一方面,针对C端和B端市场采取双线并举策略,在C端,推出老车主置换优惠、赠送积分等忠诚度奖励,用存量带增量,B端则继续与出行平台和租赁公司合作,争取批量订单。

    可以期待的是,新威马的复产车型能够做到质量过硬、定价合适,再辅以政府采购背书、老用户引荐,完全有能力在目标区域内掀起一波销售“小高潮”。

    新威马眼光不仅放在国内,更志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集体出海是近年的大趋势,新威马作为“第二波”参与者,反倒能够以后来者优势切入增长迅猛的新兴市场。

    根据规划,新威马将在2025-2026年复兴阶段即布局泰国KD工厂,打开东南亚和中东市场。据悉,新威马海外市场已经获得明确订单,据悉中东和东南亚客商对EX5等性价比车型表现出兴趣,一些出口意向订单正在落实。

    尾声:

    站稳脚跟一往无前

    先站稳脚跟、再高速奔跑,新威马具备足够条件腾飞。

    从目前情况看,新威马的成功基础十分扎实:重整方案得到法院批准且顺利执行,历史债务处理公平透明,为企业轻装前行扫清障碍;政府、股东多方鼎力相助,资金、资源源源不断输入,为企业快速增长提供了养分;管理层吸取教训更加务实,战略既高瞻远瞩又分步骤落实,避免了过去“烧钱跑马圈地”的弊端。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新威马在复产过程中表现出务实稳健的运营作风:先从最有把握的车型切入,不冒进开发全新复杂产品;先恢复本地生产销售,不急于大规模扩张摊子;先解决老用户和供应商问题,修复生态信任,再谈开拓新客——这些举措都反映出重整团队理性克制、聚焦长期的思路,而非急功近利、虚喊口号的炒作。

    这种踏实风格,正是过往扩张期一些新势力车企所缺乏的可贵品质,有力预示着新威马将走上一条稳健经营之路。

    当然,没有人会断言新威马前路一片坦途。

    恰恰相反,未来的牌桌只会更加拥挤,搏杀只会更加血腥。资金、供应链、市场信任——每一项都是横亘其前的现实考验,考验着新团队的智慧与韧性。

    但新威马的故事,其意义或许已超越了单纯的商业成败。

    它的沉浮,本身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极致缩影。在它身上,我们看到了泡沫与阵痛,更看到了这个行业惊人的韧性,以及一往无前、整装再出发的勇气。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威马已重新出发。它将到达何方,在中国新能源磅礴浪潮中充当怎样的角色,仍需时间来检验。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经历重整的新威马,已具备再次参与竞争的底气,其未来发展值得多一份期待。

 标签:IT数码 行业新闻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