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巍巍,彝风浩荡。在四川西南部的苍茫大地上,凉山彝族自治州正以跳动的火焰、飘香的美食和深厚的文化,书写着一曲“文旅融合促发展、特色品牌兴产业”的壮丽诗篇。
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自启动以来,便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创新的消费场景和显著的带动效应,迅速成为引领区域文旅消费新趋势、探索“文旅+”融合路径的重要窗口。活动以“金火把”年度烧烤大赛为核心,联动中国饭店协会、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等权威机构,汇聚全国烧烤名厨与行业精英,共同打造了一场高规格、全国性的烧烤文化与产业盛会,全面展示了凉山在文旅融合和产业升级方面的创新实践。
文旅融合,从“资源”走向“体验”
传统意义上的文旅发展,多依赖于自然资源与历史遗存,而凉山此番探索是将“文化”做活、将“体验”做实。火把节不仅是彝族的传统节日,还可以成为链接美食、艺术、产业、消费的多维平台。烧烤大赛、“金火把”品牌之夜、《寻味中国·赶烤大凉山》微综艺等一系列子活动,跳出了为活动而活动的旧有模式,真正实现了从“办节会”到“建生态”的转变。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凉山并没有停留在文化符号的表层运用,而是通过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运作,把“凉山烧烤”这一地域饮食特色,提升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餐饮品牌和文化IP。
“金火把”不仅是一场赛事、一个晚会,更是一次从产品到产业、从产业到品牌的系统性升级。它融合了技艺竞赛、名店认证、金牌主烤官评选、媒体传播、跨省合作等多个环节,真正实现以一个品牌激活一条产业。
以美食为媒,实现“文旅+”的真正破圈
“文旅+美食”活动并不新鲜,但凉山的实践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其没有把美食局限在餐饮消费层面,而是将其作为串联文化体验、旅游引流、产业培育的核心节点。
比如,《寻味中国·赶烤大凉山》微综艺的引入,借助央视网和总台主持人的传播力,把凉山烧烤背后的风土人情、民族非遗、匠人精神娓娓道来。食物不再只是味觉的享受,更成为读者、观众走进凉山的一扇窗。这种“以味传情、以食带旅”的内容策略,极大地丰富了凉山文旅的宣传维度,也提升了传播的情感温度和记忆深度。
另一方面,“金火把”品牌通过设立高规格行业奖项,推动烧烤产业从传统、分散走向标准、品牌。它一方面树立了行业标杆,鼓励商户优化服务、创新菜品、提升体验;另一方面也通过“名店、名菜、名厨”的认证,为消费者提供了信用背书,缩短了消费决策链,激活了潜在购买力。
央地联动,从“传播”到“赋能”的模式升级
若说“金火把”的根基是产业标准,那让它走出大山的,便是央地联动的创新传播力。在本次系列活动中,央视网在策划阶段便介入资源整合、内容共创、渠道联动,形成了“央地联动、多屏传 播、线上线下共振”的全新宣传范式。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央视网通过微综艺、大屏联动、社交媒体话题设置等方式,把凉山的文旅资源用更年轻、更科技、更情感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赋能,不仅提升了凉山的品牌声量,更实质性地拉动了游客流量和消费热度。
践行“文旅+百业”战略,走出高质量发展凉山路径
凉山的探索与实践是对四川省委“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州委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建圈强链决策部署的扎实落地。通过系统整合民族节庆、美食文化、农业特产等资源,凉山不仅将文旅消费市场做大做强,还实现了以特色资源赋能产业振兴,以品牌建设带动消费提振的发展目标。
“金火把”品牌的塑造,让凉山从美食出发,延伸至旅游、文化、农业等多个领域,走出了一条依托文旅融合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未来,凉山将继续围绕“金火把”品牌深化系统建设,通过标准输出、人才培养、跨区域合作、国际化推广等措施,持续提升“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夏季清凉·冬季暖阳”品牌核心竞争力与全国影响力,为民族地区振兴和四川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凉山经验”。
2025凉山彝族火把节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点燃了文旅消费的新热潮,凉山发展的新引擎。随着“金火把”品牌的持续深化和文旅融合的不断推进,凉山正以坚定的步伐走向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四川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族地区振兴贡献更多凉山智慧与凉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