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主题的“2025数字非遗发展交流会”在厦门盛大启幕。 来自省内外非遗研究学者、非遗传承人、非遗实践者、文化科技企业代表、数字技术人才、以及新闻媒体记者等200多位各界人士齐聚鹭岛,共探非遗在数字时代的传承密码。
在开幕式上,举办方代表林颜胜向与会人员致欢迎词,向莅临交流会的领导、嘉宾、非遗传承人、非遗爱好者及各界朋友表示感谢与欢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密码。而如今,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到来,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交流会现场,非遗研究专家、厦门市文旅局原二级巡视员、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叶细致上台致辞并向大家分析了非遗现状和介绍了丰宣多彩的厦门非遗资源,并表示:面对数字经济的十字路口,我们如何把传统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过程中衔接数字经济,插上数字经济的翅膀,选择滨海城市厦门这样既有历史底蕴,又有包容开放城市精神的厦门,适逢时机。
浙江文化产权交易所数智通首席市场运营官~于友龙 以“数字资产+龙泉青瓷+文化IP+版权存证”的创新商业模式”为案例向大家分享了数字非遗+浙江经验,会上反应热烈。
国家级非遗项目厦门漆线雕国家级传承人-蔡超荣:在交流中提到:“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交流会,学习到数字赋能非遗的新商业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和媒体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厦门漆线雕文化。
惠和影雕第17代传承人戴毅安表示:“数字非遗是一个非常新颖的题材,我们坚持传统工艺的核心价值不能被机械化替代,但可以借助科技手段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人看到非遗的价值。” 这番“守艺与创新”的辩证思考,反映了传统非遗传承人在数字化浪潮中的积极探索,引发了在场非遗传承人的深度共鸣。
龙泉青瓷文化数字资产交易挂牌方联合创始人喻国春:龙泉青瓷的数字化+这创新实践,树立了全国标杆案例,我们今天也延伸到了厦门,接下来也想通过厦门的非遗和浙江文交所数字化平台融合。
原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成业出席交流会
据福建省工业合作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锦标介绍:厦门不仅是一座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都市,历史文化底蕴更是深厚,拥有着从婉转悠扬的南音、精妙绝伦的木偶戏、巧夺天工的漆线雕、影雕和韵味深厚的闽南茶文化,特别是有上千万烧制历史的珠光青瓷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此次交流会在厦门举办,意在借助厦门的数字产业基础、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推动数字非遗发展,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实现活态传承。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本次交流会由福建省工业合作协会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