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万千,关乎国计民生。应对极端天气频发趋势,气象会商系统作为统筹研判和应急决策的核心载体,其数字化升级对提升防灾减灾效能至关重要。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现代化气象业务体系,推进高清会商系统智能化建设,可显著增强气象灾害风险防控能力。
小鱼易连基于自主创新的“高安全、超融合、全连接”视频会议技术,通过“视频平台+硬件终端+软件应用”的全栈产品体系,全面赋能气象会商、应急指挥、气象作业等核心业务场景,助力构建全域高效协同、快速应急联动的数字气象体系,为气象防灾减灾注入智慧动能,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牢科技防线。
应用示意图
平台+终端 」融合
筑牢全域协同视频底座,赋能数字气象建设
作为数字气象建设的核心基础设施,气象会商系统的建设或迭代需兼顾安全性、稳定性、兼容性与前瞻性。小鱼易连采用“SVC+AVC”双引擎打造的“平台+终端”全栈视频会议解决方案,具有“集约化部署、高安全可靠、高可用稳定、负载均衡、融合贯通”等优势,可提升气象行业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应用。
音视频融合平台打破系统壁垒
小鱼易连新一代视频平台支持多协议栈,具备对系统和终端的超强融合能力,满足对传统视频会议、视频监控、语音调度等系统的打通,实现对各类异构视频会议软硬件终端兼容利旧,达成集约化建设。同时能与气象指挥中心显控系统无缝对接,形成“一屏观全局、一网联全域”的协同能力。
多网络融合保障复杂环境通信
基于气象业务覆盖广、场景多的特点,小鱼易连视频会议方案支持气象专网、政务外网、互联网及卫星网络的安全跨网融合接入。即使在偏远地区或网络不稳定环境下,仍能保障视频画面高清流畅,为户外气象作业及应急指挥场景提供稳定可靠的视频技术支撑,确保随时随地联动“不断线”。
前线专业终端适配极端气象场景
小鱼易连提供全自研的全场景国产化硬件视频终端,覆盖大中小型会议室、指挥中心及户外场景使用。面向无人机、指挥车、单兵装备等特殊移动化作业场景,小鱼易连推出专业级一体化移动视频终端,通过开机即用、简单易用的操作,快速实现作业点与指挥中心的双向音视频互通,助力指挥调度措施精准落地。
日常到应急 」赋能
驱动业务场景智慧跃迁,擘画数字气象新图景
小鱼易连的气象行业融合视频解决方案,覆盖天气会商、气象保障、气象应急、应急联动、值班点名、业务培训等应用场景,从日常会商研判到突发应急指挥,实现跨平台、跨终端的实时联动,确保气象信息传递无阻、决策指令直达一线。
应用场景
天气会商:视频会商系统可联通省、市、区县等多级气象部门,实现气象数据与研判结论实时共享。各气象会场通过硬件终端、电脑/手机客户端接入,配合一线人员使用一体化移动终端经4G/5G/卫星通信入会,实现内外联动协同会商,有效提升重大天气研判效率。
气象保障:面对人工增雨、防雹减灾等特殊气象保障任务时,小鱼易连助力相关单位快速构建“指挥中心-作业点”实时联动体系。指挥中心可远程监控作业准备情况,并结合气象雷达数据实时调整干预方案,确保天气作业精准实施。
气象应急:突发暴雨、台风等气象灾害时,指挥中心能迅速掌握一线动态,对驾驶气象应急调度车及操控无人机等一线人员统一指挥调度,高效发布指令、协调各方。应急通讯指挥车变身“移动指挥部”,借4G/5G和卫星网络回传高清视频,助力精准研判,提升应急效能。
应急联动:跨部门应急联动场景中, 小鱼易连助力打通气象单位与应急管理厅的通信链路,实现灾害预警信息与应急资源的协同调度。同时,借助专业级硬件视频终端,可与应急单位共建联合指挥平台,在气象灾害中对人员撤离、物资调配等工作进行实时精准指挥,保障应急工作高效开展。
值班点名:在日常气象管理工作中,下属单位的管理至关重要。通过部署小鱼一体化终端,可实现各基层点的有效视讯覆盖,便捷、高效地开展值班点名工作,确保值班人员按时在岗,保障基层气象工作有序推进,并及时应对各类气象状况。
业务培训:气象单位各部门借助会议系统,可灵活安排日常培训。培训签到与线上答题模式,助力培训人员深入理解、掌握知识;平台直播与录播功能,满足人员随时学习需求,助力快速提升业务能力。国内外气象机构、专家、预报员还能通过系统实时视频交流,共享桌面、白板批注等功能,让气象数据、模型研讨更直观,提升会议效率与互动性。
作为气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小鱼易连超融合视频系统已在全国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小鱼易连为中国气象局构建了国家级视频会商系统,并服务了北京、天津、山东、吉林、陕西、河南、河北、青海、浙江、贵州、江西、四川、江苏、山西、新疆、云南等全国多省的气象单位,支撑气象会商、灾害预警、应急指挥等业务场景应用,验证了高并发、低时延、跨地域协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小鱼易连将持续深耕气象行业需求,以视频技术为纽带,推动气象业务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构建更智能、更可靠、更高效的现代化气象体系,为守护人民美好生活、服务国家防灾减灾战略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