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5G+“三个课堂”: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20-09-03 作者:佚名

    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全国累计达2767个县(市、区、其他县级单位,以下简称县)通过国家基本均衡认定,占比95.32%;全国共计23个省份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从督导评估工作结果来看,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薄弱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庄严承诺。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5G+“三个课堂”: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农村学校仍存在开不齐开不足课程问题

    从学科专任教师情况来看,我国35个基本均衡实地核查县中,有25个县不同程度缺少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共缺2095名,此问题在农村学校更为突出;从学科分布、德育课程开展情况来看,有些地方只重视硬件建设,学校管理和内涵发展相对落后,以分数评价学生、以升学率考核学校的倾向未根本扭转,体育、艺术等课程开不足开不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实不到位。

    农村教师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强调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2.0的实践者、创新者,运用信息化工具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已成为必修课。现阶段,部分农村学校功能室、教学仪器、计算机使用率不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的能力不足,教师信息化素养水平整体偏低。

    小学教学点数量仍很多

    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2019年我国普通小学16.01万所,另有小学教学点9.65万个。教学点仍是农村等偏远地区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唯一场所。通常情况下,教学点教育基础设施差、教师缺少、课程不足,各年级学生一起上课现象普遍,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三个课堂”的发展与实践

    经过长期建设与逐步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完成了以网络基础设施为驱动的建设期到以技术与教育创新融合为驱动的应用期转化,“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三个课堂”在各地实践探索。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驶入快车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更好地建设“三个课堂”提供强大助力。

    2020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2年,全面实现“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建设“三个课堂”是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探索创新教研模式、推进“互联网+教育”的生动体现;应用“三个课堂”是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专递课堂”,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例如,“专递课堂”为安徽省金寨县天堂寨叶畈教学点的34名学生打开了一扇知识大门。通过在县域内农村中心学校或城区优质小学设立主讲课堂,在教学点设立接收课堂,叶畈教学点通过“专递课堂”的方式开设了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思想品德等8个学科,有效破解了教学点课程无法开齐开足和教师结构性缺编难题。

    名师课堂”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例如,以建设“新师范”为使命的华南师范大学,构建了卓越教师同步教研体系,依托智慧教室、师范生实训作业管理系统和网络教研平台等信息化支撑手段,通过同步名师教研,实现了远程研讨、同步互动,提升了教师、师范生的专业能力。

    名校网络课堂”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为例,通过搭建“天天智慧课堂平台”,集合区域所有中小学名师课程并通过智慧公开课等形式,为区域教师提供观摩、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5G+“三个课堂”新时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上升到96%,多媒体教室比例从不到40%增加到91%;“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参与教师超过1800万人次,形成优课资源1700万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初具规模,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应用,为建设“三个课堂”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基础。

    2020年,“新基建”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备受关注的5G作为通信领域重大变革,凭借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技术优势,正加速与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工业互联网等多领域深度融合,探索创新应用。在疫情期间,依托5G网络,5G在线课堂、5G远程教研、5G+4K视频传输等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5G赋能智慧教育优势凸显。

    5G赋能下的“三个课堂”将有哪些升级?从“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场景出发,或许能够探索“5G+”的更多可能性。

    场景一:5G+专递课堂5G赋能下,专递课堂可以通过双师课堂方式、互动教学模式高效开展。5G网络支持4K、8K视频传输,灵活移动开课,保障中心教室与远端教室的教师与学生低时延地互动交流;5G互动教学通过对智慧教室必要组成的软硬件模块进行5G化处理(包括交互智能大屏、录播设备、学生答题平板等终端),利用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等技术优势,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各角度的即时互动教学模式。场景二:5G+名师课堂依托5G网络优势,可高效完成跨区域的互动教研交流,提供虚拟和沉浸式的教研活动;协助区域教育局开展在线巡课,可随时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巡课与指导,助力“名师课堂”高效开展。场景三:5G+名校网络课堂5G网络可有效保障教育资源平台稳定运行,5G赋能下的名师课程、教育数字资源将变得更加生动。比如通过全息投影的方式,将名师或课程内容里的虚拟人物形象,以裸眼3D的效果呈现在远端教室的学生们面前,进而形成交互式的远程全息课堂体验,依托于5G网络的全息投影技术,能够顺畅地同时在多个场景中呈现“全息画面”,进行一对多、多对多的高清直播,以此实现多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通过打造AR/VR交互式教学场景,针对难以讲解的课程内容、现实生活中无法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等,利用AR/VR技术,使抽象的课程内容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提高学习效率。

    2020年是5G网络建设的关键之年,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5G基站数量有望达到65万个,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室外的5G连续覆盖、县城及乡镇重点覆盖、重点场景室内覆盖。5G网络的普及与应用,将为5G赋能“三个课堂”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大力推进5G网络建设,县城及乡镇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将迎来全面升级。在此基础上,5G+“三个课堂”作为新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创新实践,将有机会助力欠发达区域教育信息化实现“弯道超车”,全面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来源 | 学习强国

推荐视频会议厂商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