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互动,在线教育的下一个风口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20-04-09 作者:pjtime资讯组

    从面对面、面对黑板到面对屏,从教室空间到网络空间,从传统课堂表达到影音化、网络化表达,从在场交流到在场的缺席……打通在线教育“任督二脉”的关键,其实是在线教学中的互动,它既紧密关系用户体验和教学效果,更深刻影响师生的信息化素养。 

    01 线上教学试水“翻车”

    自教育部发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通知后,在线教育成为各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在这个“不互联无教育”的特殊时期,线上教学进行得如火如荼,但结果却让人并不满意。这种新型教学方式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认同,反而面临着负评如潮的尴尬局面。 

    针对这个现象,光明日报于日前调查了全国2377名中小学教师使用在线教育产品授课的互动形式、互动效果以及使用评价等情况,结果显示:对当前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66.8%的老师们认为是互动不够充分。由此可见,互动是线上教育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教学互动?如何实现高效教学互动呢?

    02 互动成为破局关键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互动都必不可少。

    教学作为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概括,涵盖的内容却远不止知识传递和接收两个独立的流程,两个行为的双向互动才是整个过程最核心的部分。

    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联系的基本特征,教师通过互动把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态度和方法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互动更好地同化和吸收这些知识和观念,进而将其不断完善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因此,教育活动的质量必然取决于师生之间互动的质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基础,精心设计教学互动,促进学生更好地接收吸纳自己所传授的知识。

    此外,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角色和就教学行为均已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中心。互动即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简单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迁移应用也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当前提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构建自主、合作、互动型课堂,进而提升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促进传统的被动、单调、封闭的教学模式,向主动、多元、开放性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互动的方式引导走出学生困境,解决难题,打破思维,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和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将两者置于平等的位置,才能使其在某些方面引起共鸣,从而完成知识的传递。

    03 常见的互动类别

    针对课堂中存在的互动行为,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几大类:

    (1)言语互动

    教学中最常见的互动方式,即师生或生生之间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用语言完成彼此间的沟通。

    (2)肢体互动

    通过手势等肢体动作表达意愿,完成互动。例如,常见的举手就是一种互动方式,学生通过动作传达“想要发言”的信息,教师在看到举手后,邀请学生作答,这样一个肢体互动便完成了。

    (3)情感互动

    有些教师经常以学生的口吻发出疑问,或作出回答,这种行为就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学生的情感世界,达到共情的状态,促进学生感同身受,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4)认知互动

    教学的目的在于知识的传递,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度。很多老师会在课程结束的时候,针对本堂课的内容,向学生发出疑问,如果学生能在新的知识体系内作出回答,那么他们便完成了认知上的互动,否则,互动失败。

    04 在线教育互动功能的蜕变

    缺乏互动性和现场感是传统在线教育的短板。但随着互动课堂的出现,这一短板被慢慢补齐,甚至发展为超越线下课堂的优势,如会畅智享云课堂等具备互动功能的线上教学平台,拥有比线下更多样的互动形式,能够更大程度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效率。

    线下课堂由于师生比较低,无法实现全面的师生互动,大多是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机械应答。一堂课下来,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能够得到与老师互动的机会,大部分学生处于旁听状态,无法真正融入教学过程。

    与线下课堂相比,直播课等传统线上教学几乎零互动,教、学过程完全分离,不仅没有解决线下课堂的弊端,还失去了真实课堂的体验感。

    互动课堂在传统线上教学的基础上添加了多种互动功能,实现了在线教育互动功能的蜕变,有效解决了互动方式单一、互动人数相对较少、互动机会不均等问题,使老师在崭新的角度上激活教学思路和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线上教学规避掉了学生间物理距离的差别,不存在离老师近的同学机会多,离老师远的同学机会少的现象,每人机会均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部分同学浑水摸鱼的心态。

    其次,线上教学的互动方式多种多样,几乎每位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互动方式。在传统课堂中,提问是最主要的互动方式,可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性格的原因,并不愿意的其他同学面前表现自己,难么种种互动方式对他们来说就是无效的。但在线上教学中,师生之间既保留了传统课堂提问的互动方式,还开发了课中、课后留言,评论区讨论等新型互动方式,最大程度挖掘学生互动潜能,了解每个人的真实学习情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最后,由于互动方式的多样化,线上教学能够实现全员互动,每位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到课堂之中,既增强了自身的参与感,又活跃了课堂氛围。

    针对互动难的问题,会畅教育智享云课堂专门推出了小班互动课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充分条件。

    小班课学生人数较少,师生之间有更大的双向交流空间,更容易发挥双主动的作用。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的共同参与、协作和交流将建立起师生良好的精神交融,拉近彼此的距离,在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此外,小班课能更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老师的教学引导和学生的主动认知结合起来,老师和学生在积极的反馈机制中不断打破限制,更好地体现双方创新能力。

    05 选择一款合适的线上教学平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用高效的在线课堂工具也能提高教学互动效果。在这次疫情中,会畅智享云课堂被多校采用,它凭借便捷的操作、稳定的系统、丰富的互动工具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

    智享云课堂支持视音频连麦互动、屏幕共享、白板互动、课件展示、画笔标注、举手发言、文字消息等多种功能,能够实现师生“面对面”远程实景上课,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小组讨论,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最大程度地还原线下课堂教学氛围环境,确保学员与老师之间的实时互动,提高学生课堂专注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06 如何促进在线教育中的互动

    为了帮助一线教师在疫情期间能够上好网络课,同时为以后线上教学常态化做好准备,本文特意整理出促进在线教学中互动的九个小技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1)熟悉平台功能

    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线上教学对设备的依赖程度更高,要想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教师首先需要掌握平台具备哪些互动方式以及每种互动的操作方法。

    (2)课上提问最简单有用的互动方法,通过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作为互动,提问法可以贯穿课程的始终。实际上,有经验的教师总是通过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号召学生积极参与。

    (3)课中小游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某个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运用游戏法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与课程主题相关;第二,与主题的氛围一致;第三,注意数量,不要冲淡主题;第四,控场。

    (4)语言引导语言引导其实就是“说半截话”——教师说前面的话,后面的话引导学生说出来。这种方法能够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并增强参与性。语言引导法可以借助常用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也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比如,讲“俗话说,江山易改……”故意把“易改”两个字音拉长,然后停住,接下来学生就会说“本性难移”。

    (5)道具运用运用道具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互动的一种方式。运用相应的道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运用道具时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要紧密结合正在讲的内容;第二,要熟练操作;第三,防止意外,避免弄巧成拙。

    (6)角色扮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扮演某个角色去操作一项任务的互动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增加课程趣味性,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7)分组竞争把学生分为几个组,进行组间比赛。分组竞争是提高学生参与性非常好的方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调动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分组竞争最重要的是善于控制,教师要善于把控局面。

    (8)现场测试教学不是老师唱独角戏,要吸引学生参与。现场测试法就是其中一种,既能让学生通过现场测试掌握相应内容,又能让教学形式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测试新环节,缓解师生疲劳。

    (9)现场奖励现场奖励通常是和其他几种互动技巧结合使用的,就是当学生完成某个任务后,立即给表现突出的学生某种奖励。现场奖励中,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这些“有趣”的奖励,目的是为了增加气氛,通过赋予成就感,激发学生参与性。

    现阶段,在线教学虽然是由于疫情的出现,才首次大范围使用,但不难看出其已经是教育行业的大势所趋。未来,线上教学可能会成为教学的常态,这对在线教育企业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不小的挑战。用户对课堂体验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动”将成为在线教育的下一个风口。

推荐视频会议厂商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