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彩电业回暖是整个行业转型的结果

来源:证券日报 更新日期:2010-03-16 作者:陈雅琼

    2009年的彩电市场“春江水暖”。今年年初,暂停上市的厦华电子2009年年报显示,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1.58亿元,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110.12%。这是厦华电子连续3年巨亏后,终于实现“保壳”目标。紧随其后,*ST夏新也披露了2009年的年报。得益于公司的破产重整,*ST夏新在2009年度实现净利润6.98亿元。原本深陷亏损泥淖的厦华和夏新双双提交了恢复上市的申请。如果一切顺利,最迟5月份,它们将被核准恢复上市。

  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统计,2009年我国彩电行业总产量为9590万台,同比增长6.2%。其中,液晶电视(LCD)产量6780万台,同比增长65.8%;显像管电视(CRT)电视产量2510万台,同比减少45.9%;等离子电视(PDP)产量299万台,基本与2008年产量持平;投影电视产量3万台,与2008年持平。

  据统计,2009年,不同产品技术类型LCD:CRT:PDP的产量比重为23:8:1,而2008年这一比例为16:14:1。显像管电视(CRT)正在逐步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以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为代表的平板彩电。

  对于彩电市场的回暖,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助理、研究部主任孙新果说:“彩电业的回暖不是单纯一个企业,而是整个行业转型的结果。”彩电业正处于两个转型中,一是CRT电视向平板电视转型,“这将使整个彩电行业的产值翻一倍”;另一个是电视数字化的转型。这就带动起了巨大的国内需求。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需求市场,“整个彩电市场的需求是旺盛的,行业活力蓬勃。”回溯到1994-1998年,许多中国家庭刚刚拥有第一台彩电。以CRT电视平均10-12年的使用寿命为限,目前这一拨彩电已经进入自然淘汰的高峰期。截至2009年底,我国家庭的CRT彩电保有量达到5亿台。“这么高的保有量,假如以每年更新大约10%的速度计算,每年的淘汰量保守估计都将在4000万台以上。”孙新果表示。

  另一方面,三网融合、数字电视技术等科技革新,促进整个消费类电子市场的生命力活跃。

  孙新果认为这不单单涉及到我国,而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人类离不开屏幕,这实际上是技术革新带来的全人类彩电更新换代的高峰期。”

  彩电企业也在走平板化发展的路线,像厦华电子,已经不再生产CRT彩电,而是专注于开拓国际市场,生产高技术含量的彩电。

  在换代需求和技术革新的双重因素作用下,2009年彩电企业纷纷扭亏为盈。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彩电行业专家陆刃波说:“整个彩电行业态势都很好,目前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800万台,包括出口。主要是由于CRT电视向平板电视的转型,这个转型开始于5年前,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了。”此外,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城市家庭的彩电保有量为150台/百户,农村家庭为100台/百户,彩电实现普及之后,“现在进入‘一户多机’时代”,陆刃波说,这也是彩电需求的增长点。

  对于2010年的彩电市场,陆刃波认为发展态势依然看好,彩电企业的技术差别微乎其微,关键是“品质的竞争和渠道的竞争。”早前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林元芳曾预计,2010年,彩电行业产量将达到9800万台。其中,液晶电视产量8000万台,约占行业总量的82%;CRT彩电产量1450万台,等离子彩电产量350万台。预计2010年中国彩电出口将达到5750万台。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