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TCL科技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TCL华星与广州市政府、广州经开区拟共同出资约人民币295亿元,在广州建设一条月加工2290mm×2620mm玻璃基板能力约2.25万片的第8.6++代印刷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即“t8项目”。
在广州建设印刷显示量产线——这是TCL华星筹划至少5至7年之久的战略布局。而其T9项目的建设,也已统筹考虑了在其一侧建设T8项目的相关配套。这一战略性产线的最终落地,标志着印刷显示“量产”时代的正式来临!
印刷显示将实现量产,T8项目带来三大突破
作为全球首条8.6代OLED印刷显示面板生产线,T8项目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其一,这是一条具备大规模商业意义的量产线。此前,日本JOLED和JDI在印刷显示方面的努力,以及京东方合肥实验线、TCL华星武汉线,本质上都属于试验线或实验性量产线,其典型表现是产能不足。例如,这些项目中产能最强的TCL华星武汉线(T12),采用G5.5玻璃基板,月投片量为3000片,仍无法满足系统性市场开拓的规模需求。这也是TCL在广州T8线建设的同时,将T12玻璃基板月投片量提升至9000片的原因。
5.5代玻璃基板尺寸为1300×1500mm,而8.6代线基板尺寸为2290mm×2620mm。8.6代基板面积是5.5代的3倍多。也就是说,按面积计算,T8线的规模将是已投入使用的T12线的22倍多,是T12扩产后的7倍多。这体现了TCL华星在印刷技术上的高度自信,也预示着一个充沛供给时代正在到来。
更重要的是广州T9线边预留的T8线用地,不是2.25万片月投片一条线能装满的:比照LCD和OLED产业的土地需求,这块T8预留地至少满足每月10万片玻璃基板规模的面板厂需求。甚至,未来T9线也不是不能就近部分改造为印刷显示线,或者由T9为T8提供某些前段工艺产能,进而极大拉动T8等印刷显示OLED未来产出规模的预期。
其二,T8线将突破印刷显示的“大尺寸”上限。此前,各家面板厂多采用5代或5.5代、四分之一幅8.5代基板来研究和验证印刷显示技术,这使印刷显示的最大终端尺寸被限制在65英寸。T8线采用的8.6代玻璃基板最大可切割两片98/100/115/116英寸的终端面板,且玻璃基板利用率高于93%,处于经济切割区间,突破了此前OLED印刷显示的大尺寸切割极限。
其三,T8项目的另一个特点是,2290mm×2620mm的玻璃基板尺寸不仅是目前印刷显示中最大的基板尺寸,也是8.6代线中最大的——因此可称为8.6代++。其对8代线包括光刻机等设备机台的利用效率应是最高的。同时,印刷显示本身具备“单位产出投资更低”和“单位产出制造成本更低”的特点。即在良率一致的前提下,T8线依托技术路径优势、产能设计优势和规模制造优势,有望成为OLED显示单位面积的“成本新洼地”。这意味着其单位显示面积投资低于竞争对手同期8.6代OLED IT产线,并有望在运营成熟后,实际运营成本低于三星和LG此前投资的8.5/8.6代TV用OLED线。
正是以上三大突破,使T8线的横空出世成为影响产业未来走势与技术路线格局的重大事件(例如,LG已经开工的10.5/11代OLED TV线,或者计划的8.6代OLED IT线,未来将采用哪种技术路径)。从更宏观角度看,京东方、维信诺、TCL华星三大民族企业,也已集齐IT用8.6代线的三大技术路径,凸显我国OLED产业在下一代创新上的集体领先优势。
T8线为何不是颠覆,而是突破
关于当前行业正在建设的蒸镀8.6代OLED与8.6代印刷OLED之间的关系,是围绕华星T8项目的一个重要焦点。从上市公司公告来看,印刷显示在同等产出下的投资额几乎是蒸镀技术的一半。那么,为什么“大家不都选择印刷技术呢”?
业内人士指出,蒸镀与印刷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一方面,在中等尺寸IT产品领域,蒸镀与印刷存在市场重叠;另一方面,在小尺寸、高PPI产品方面,蒸镀技术仍占优势,如Micro OLED或手机屏幕。而印刷显示更侧重于“大尺寸”优势:事实上,行业对印刷OLED的研究起步比蒸镀技术晚十多年,其核心目标一直是突破中大尺寸OLED显示的壁垒。
目前,国际市场上三星和LG虽拥有采用蒸镀技术的TV用OLED面板线,但运营情况均不理想,近年来甚至将部分产能转向IT面板切割。未来若要实现OLED TV的普及,印刷OLED依然是“最被看好”的路径。也就是说,蒸镀8.6代OLED线更像是蒸镀技术的极限发挥,未来该产线还将兼顾车载和IT之外的手机屏幕应用;而印刷8.6代OLED才是印刷显示技术发挥优势的起点,未来更有可能在IT和车载屏幕之外进一步覆盖TV需求,甚至为更高世代的10.5/11代OLED线做好技术准备。
因此,TCL华星T8线对OLED产业而言,并非意在颠覆蒸镀技术路径,而是实现大尺寸化的全新突破。它将释放大尺寸OLED在消费领域的巨大潜力:这一潜力在IT、车载、TV和商显领域目前仍存在95-99%以上的市场空白。
这也解释了TCL科技在公告中所指出的:“印刷OLED技术是我国显示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突破点……基于印刷OLED技术建设的第8.6代线,将为我国在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竞争新格局中抢占战略制高点、发挥引领作用提供有力支撑……是国内平板显示技术再一次在全球范围内取得领先的关键一步” 。
“向大尺寸、低成本突破”——印刷OLED显示正成为一个梦想起航点。其成功落地,将意味着半导体显示竞争进入一个“全新的篇章”。
TCL华星半导体显示的新起点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作为全球前三的面板厂商之一,TCL华星始终在寻求从“质变”角度实现跃迁的支点。此前无论是LCD技术还是传统OLED,华星光电乃至整个国内相关产业都并非“全球首发”,而是先进技术路径的追随者。
而印刷显示的规模化投资与量产,即将打破我国半导体产业长期“追赶者”的姿态,推动我国相关产业与企业实现从“全球先进”到“全球领先”的跨越。
目前,TCL华星在OLED领域已开展十余年技术研究与探索,全球布局OLED专利超过9700件,其中印刷OLED专利超过1200件,具备印刷OLED量产能力及关键专利。其位于武汉的G5.5代印刷OLED产线于2024年11月起实现量产,成功推出并交付首款印刷OLED 21.6英寸医疗专业显示器。据悉,武汉线,即T12良率已超85%,为大规模高世代线建设奠定了技术与运营基础。
TCL华星在印刷OLED油墨、印刷QD油墨、印刷设备等方面的研发与投入,已成为一座巨大的“未来宝藏”。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我国企业率先布局印刷显示下一代工艺与产品,将推动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不仅提升面板制造竞争力,还包括上游材料与设备、下游终端产品的全球竞争力,从而实现全面产业升级。此外,印刷OLED显示还可向QD印刷显示、钙钛矿印刷显示无缝过渡,其相关技术与设备也可应用于蒸镀OLED的无偏光片高性能产品设计与量产,甚至这些设备经验与技术还能用于其他领域的“高质量成膜与图形化”应用场景。
例如,TCL参股的武汉国创科光电装备有限公司所推出的NEJ-PR量产型印刷显示装备,就是RGB图形化成膜工艺的代表产品。其不仅适用于OLED产线中的HIL/HTL/EML/CF制程,也可应用于MLA(微透镜阵列)及QD量子点图形化结构、钙钛矿量子点图像化结构的打印。也就是说,TCL华星T8项目虽为“龙头”,引人瞩目,却只是整条产业链的一小部分。T8的产业化带动将激活从工艺、材料、设备到终端的完整产品链,其上下游带动效益可能达到面板线投资额的三倍以上。
TCL华星8.6代印刷OLED生产线的落地,不仅是一项技术里程碑,更是中国新型显示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关键一步。它标志着中国在OLED领域已从技术追随者蜕变为行业引领者,有望重塑全球显示面板竞争格局。未来,随着印刷OLED技术在大尺寸、低成本方向的持续突破,我国显示产业有望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为全球消费电子、车载显示、商用展示、TV巨幕等多元市场注入创新活力,真正实现从“显示大国”到“显示强国”的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