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就是上帝”———这是所有企业和商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是在液晶电视领域,却还有很多商家并没有真正令“上帝”满意。临近“3·15”,记者从消费者协会了解到,有关液晶电视质量问题的投诉倍增,很多消费者反映自家液晶电视问题频出。专业人士认为,液晶电视频出质量问题,主要与消费者在选购时知情权缺失、厂家以次充好降低成本有关。
频繁降价埋隐患液晶屏以次充好
业内人士透露,一些液晶电视厂家为了保证更多的利润,并没有采用如宣传所说的原装液晶屏,而是“偷梁换柱”,采用台湾低端劣质液晶屏代替自产屏,这就致使消费者在使用时质量问题凸显。
目前市场上根据生产地的不同,将液晶屏分为LGD的原装进口硬屏、夏普屏、三星屏和台湾屏等。其中,台湾屏显示效果较差、使用寿命短,一直被认为是低端显示屏。由于夏普、三星和台湾厂商生产的面板特质相同,都属于软屏,消费者很难鉴别出生产地。加之台湾屏价格低廉,选用后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这就促使一些厂家大量使用台湾屏代替进口屏销售。这些低价产品在帮助电视厂商在市场中摧城拔寨的同时,也给使用者埋下了隐患。
清楚标识好鉴别原装进口硬屏受青睐
对于消费者来说,价廉固然重要,但产品质量是基础。长期以来,由于软屏产地难以鉴别,说明书中也没有对面板原产地作任何明确说明,消费者只能依靠导购和厂商的宣传来辨别好坏。信息的不对称令消费者在购买液晶电视时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把采用台湾屏的电视误认为是原装进口产品,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与软屏电视大量混杂劣质产品不同,IPS硬屏阵营却因其清楚标示面板供应商、鉴别简单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更得到业界专家的一致好评。据了解,2008年9月,LGD公司强势推出IPS硬屏标识,引导消费者通过“看标志”来知晓面板产地及品质,这在液晶电视产业尚属首次,也推动液晶消费向理性化、透明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与此同时,由于IPS硬屏的分子结构较软屏更加稳固,在用手触摸时不会出现“水纹”和“暗影”,使消费者通过简单的“摸一下”就能辨认优质硬屏产品。
除了能够轻松鉴别,硬屏在画面显示方面较软屏也有明显优势,它彻底解决了软屏液晶电视在播放动态画面时的“拖尾”和“残影”等顽疾,且色彩还原能力和可视角度等方面也都较软屏技术有较大提升。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以更真诚的态度面对维权意识更强的消费者,才是赢得“上帝”青睐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