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模组,自主造屏
自CRT时代进入平板时代,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产品核心的屏幕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民族彩电企业处于被动局面。对于液晶电视而言,液晶模组占整机成本的70~80%,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利润空间。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民族彩电企业相继投资液晶模组项目,通过向产业链上游进军摆脱被动局面,打破外资垄断。
2007年9月,海信电器建成投产中国彩电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之后,2008年8月,海信电器液晶模组二期工程建成投产,良品率达到99%,2009年海信三期模组工程正式投产,目前150万台的年产能。融资后预计将投资13亿元继续建设液晶电视模组(LED)项目,到2011年初海信液晶模组年产能将达到650万台。
2009年9月16日,国内独立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完备先进的液晶电视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TCL集团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工厂建成投产,同时TCL液晶产业园区三期工程也正式奠基开工建设。TCL液晶产业园工程总投资26亿元,分三期建设。其中,投资12亿元,产能为800万套液晶模组的一期工程已于去年12月底投产;而此次投产的整机一体化工厂为其二期工程,顺利奠基开工建设的是TCL液晶产业园三期工程。
12月10日,康佳昆山液晶模组基地宣布投产,中国首块自主研发制造的最大尺寸(55寸)液晶模组正式下线。该项目总投资达8.86亿元,可年产模组820万片,电视整机410万台,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集模组研发、模组生产、配套整机生产一体化的液晶模组基地。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康佳液晶模组项目投产后,凭借在核心技术上的自主突破以及昆山液晶产业集群的双重优势,康佳在液晶电视的生产成本及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整机成本将降低10%左右。
而创维集团通过参股广州LGD液晶模组工厂5%的股权并在广州LGD工厂附近建设整机工厂的方式来进入了液晶模组领域。四川长虹与台湾友达光电下属子公司景智光电共同出资,在四川绵阳组建合资公司投资生产液晶电视模组。首期建设四条玻璃基板与背光模组组装制程生产线,年生产规模360万片,可初步解决占整机成本70%以上的部分关键部件的研发和生产。
此外,民族企业积极参与自主造屏。11月6日,TCL集团与深超科技签署协议,各出资50亿元启动液晶屏八代线。京东方今年4月份刚刚在安徽合肥投建第六代生产线,8月底就宣布在北京投建八代线。今年4月,国内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等离子屏生产线在四川长虹正式投产,预计2011年年产能将达600万套。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入120亿至130亿元成立新的液晶屏公司,引进夏普6代TFT-LCD面板生产线。合肥京东方的6代线也将于2010年第4季度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