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子企业基本是靠来料加工起家的,由于来料加工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和技能,并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非常便宜,这些条件正好适合中国今天的国情,因此,20多年来中国的电子工业从无到有,发展速度极快。但是由于国人20多年来对来料加工过分于依恋,就像养在笼中的老虎一样,从小养尊处优,一旦回归自然再也无法生存了。
来料加工大部分都是只做产品加工最后的几道工序,技术完全控制在上游公司手中,并且基本上都是外国人的手里。虽然我们经过20多年的努力,产品开发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别人提高得比我们更快,我们现在使用的工具基本是别人的,仪器、仪表是别人的,CAD工具与软件是别人的,产品标准也是别人的,我们一直还是在靠施舍过日子。包括我们现在生产的电视机、DVD、PC机、手机等产品,基本上还是属于来料加工的性质。因为,这些产品所使用的IC不是我们设计和生产的,底层软件和操作系统也不是我们的,我们搞的所谓技术开发就是拿别人的IC技术说明书,用别人配好的CAD工具和软件,进行电路连接和组装。这种技术开发工作,只要能看得懂IC技术说明书和CAD软件使用说明书的人都能代劳。
就算是目前国人认为是技术顶端的IC设计技术,现在,在国外连医生也可以改行来应聘,而在中国,能搞IC设计的全部都是高级IC技术人才,可见我们对IC设计技术还是被看成高深莫测。实际上,当IC设计技术能够进入中国的时候,这种技术已经变成骨头汤中的骨头,是别人感到嚼起来没味,丢了又觉得有点可惜,才送给我们的。但也不是白送,谁要是搞IC设计,需要向IC技术提供商购买一套价值上千亿元的CAD软件,或每月付几百万元的租金,当你学会使用鼠标器的时候,你也就学会IC设计了。原来,国人认为是技术顶端的IC设计技术,就这么简单,只可惜,关键技术还是别人的啊。IC生产设备和测试设备更是贵得惊人,自己完全没能力生产,进口价格惊人,进口全套设备超过千亿元,并且平均每个1年半还要更新一大半旧设备。因此,目前90%以上的IC设计和生产技术还是掌握在别人手中,我们设计或者生产IC产品,得到回报的,还是那一点点可怜的加工费。
21世纪,世界电子技术发展飞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激烈,每一种新产品刚问世没几年,市场就出现饱和,市场饱和后大家就开始杀价,接着就有一大批公司倒闭,这就是越来越多的来料加工企业所面临的困境。所以,粗制滥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太快也不是一件好事情,它会浪费资源。因此,一些技术先进国家现在就开始对更新换代过快的产品进行抵制。例如,从2004年8月13日起,欧盟将对我国出口的电子产品实施WEEE和ROHS指令,即:中国的家电企业向欧盟出口电子电气产品,每件产品将被额外征收一笔回收费用,该笔费用用于欧盟做电子垃圾的回收工作,以及进入欧盟的电子电气产品还不得含有铅、镉、汞、六价铬、聚溴联苯(PBB)、聚溴二苯醚(PBDE)等6种有害物质。
最令中国人伤透心的还是知识产权的问题。专利权是一种私有特权,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从无序竞争,到有序竞争过程的一个转变,是人类文明活动的一种规范行为。因此,在一个没有专利权保护的国家,经济是不可能有序发展的,恶性竞争的结果将是造成经济秩序全面混乱,使参加竞争的主体到最后,两败具伤,造成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严重浪费。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这是当今国际社会对各类企业经营业务的明细分工,也是中国企业准备溶入国际经济一体化大都市,需要接受的市场准则。如果中国的企业没有技术,就只能接受卖产品的命运,“国际加工厂”的帽子就会永远载在中国人的头上。
什么是标准,标准就是无数个专利堆积起来的成果;什么是技术,技术就是专利的化身;什么是产品,产品就是,既浪费自然资源,又浪费人力资源,才能生产出来的东西;什么是专利,专利是企业中一种增值最快的无形资产,是促进企业生长的维生素,是企业用来圈定市场范围的疆绳,是外国经济产品打开中国大门不须枪炮开路的最好武器,也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的催化剂。
中国的电子企业要想走向光明,必须先要放弃那种劳动力密集、耗费资源的来料加工产生方式,从现在起,必须重视技术创新,重视技术开发,尊重知识产权,才能逐步走出目前市场混乱,恶性竞争的困境。另外,政府也要不断规范市场竞争规则,我国的电子工业才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实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