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逐渐完善
一直以来,由于技术的原因,等离子电视只能局限于42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市场,而对于中国消费者最为青睐的中小尺寸产品却望尘莫及,使得消费人群过于单一,这也是导致等离子电视输于液晶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随着相关技术的突破,等离子电视的技术瓶颈也随之被打破。
在我国高清电视标准的刺激下,等离子电视在清晰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经过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如今42英寸以上的等离子电视已经达到了国家高清标准的要求,并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在此推动下,等离子电视在产品线的完善上,也加快了步伐。
“等离子淘汰论”一个重要理由:等离子难做小,产品过于单一。从去年下半年以前的市场情况也可以看出,37英寸以下的平板市场,基本是液晶“一家独大”。
但是去年下半年32英寸等离子的问世,改变了平板显示技术的市场格局。去年7月,长虹、海信、海尔等国内厂商同时推出32英寸等离子彩电,由于价格上的明显优势,该尺寸产品推出后大受追捧。
而此时,液晶彩电的上游产品面板价格经连续8个月的上涨后,32英寸液晶面板的采购价格,甚至已超过42英寸高清等离子面板。基于这些情况,专家推测等离子阵营今年将发起“大小通吃”的市场反击,两大阵营恐怕会全线开战。
近日,记者又从有关方面获悉,在长虹的建议下,LG电子继2007年6月推出32英寸等离子面板后,目前继续向小尺寸方向突破,开发26英寸或20.1英寸等离子面板。虽然对此消息, LG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范珍表示:“关于推出26英寸或20.1英寸等离子面板,现在只不过是一个提议,是否生产,现在还没有确定。”但是这也传递出了一个信号——等离子做小的技术基本成熟,全面完善产品线已经成为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等离子阵营就会在各个尺寸上对液晶阵营发起全面的反击。
对于等离子产品做小,全面完善产品线的未来,长虹多媒体产业公司副总经理陈宁信心十足,他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长虹不但建议LG生产26英寸或20.1英寸等离子面板,而且长虹自己还将导入生产。
虽然目前市场上还没有32英寸以下的等离子产品出现,但是中小尺寸产品受到市场追捧,足以给等离子阵营以激励。根据中怡康提供的2007年1-10月液晶电视零售量情况,26英寸成为中小尺寸中的亮点,零售量同比上升了135.12%。其主要原因是:在32英寸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部分国内厂商将26英寸液晶电视锁定为替代CRT电视的主打产品。而在实际的销售中,这一尺寸级的平板电视成为很多消费者替代CRT电视的首选,也有很多消费者将其作为家里第二台、第三台平板电视的购买目标。2007年,32英寸等离子电视投放市场,填补了等离子阵营在中小尺寸领域的空白,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对等离子电视的认知,同时增强了等离子继续直入液晶电视腹地———中小尺寸领域的信心。
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字,仅去年第三季度3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销量就超过2万台,占等离子电视出货量23%左右的比重。另据市场调查机构iSuppli预测,34英寸以下等离子面板市场从零到有,估计到2011年可望增长至48.5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