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日立怎么了,难道企业也会老吗?

巅峰出口下滑
来源:民营经济报 更新日期:2007-09-17 作者:张民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巅峰出口下滑

  像日立的全球业务一样,它在中国的业务也经历了一个从巅峰下滑的过程。

  作为日本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先驱,日立很早就进入了内地市场,自1960年以来,日立就开始向中国内地出口产品和设备,1981年,日立就在福建省建立了首家合资企业生产电视机,这也是日本企业在中国内地设立的首家合资企业。

  此后日立又在中国内地建立了19家合资以及独资公司,1994年得到中国政府的批准建立了日立(中国)有限公司。

  但是同其它的日本企业一样,日立在中国内地的经营策略陷入了一种保守的境地,在合资公司的经营上,日立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同时在技术转移上也相当严格,它原来在国内市场销售不错的家用电器部分由于受到国产品牌的冲击而呈现下滑的趋势,而它的电脑等方面业务却一直没能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

  在日立看来,其中国业务的不景气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地政策的限制,日立中国在内地的很多业务范围受到了限制,使得这个公司只能透过日本贸易公司销售产品。“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在内地只能销售自己的产品”,上海通力律师事务所谢青律师解释说,但是这一政策对所有的外资企业都是平等的。“现在日立正在香港办理日立中国有限公司的登记手续。”日立亚洲(香港)有限公司行政部张文杰告诉记者,日立亚洲(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日立亚洲副董事总经理山本将负责日立中国有限公司的业务。“他此前主要是负责日立在香港的业务,以后他会花很多的时间来处理内地业务。”

  在重组之前,不仅是大中华区的业务是彼此割裂的,日立在内地的业务也是彼此分割的,日立中国作为日立在中国内地的管理机构,它主要负责的是投资,同时为日立在中国内地的重型机械和影音设备销售提供支持。

  日立方面希望通过机构的大重组和内地沿海销售网络的建设,三年内在内地的销售额能够从2002年的2700亿日元增长到6000亿日元。在日本国内市场长期低迷的状况下,加大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不失为摆脱困境的一种选择。“如果不加大投入和加快技术转移,日本企业要在中国市场获得真正的成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复旦大学日本研究所一位博士生评价说。
 标签:日立等离子电视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