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土洋品牌大比拼 平板市场究竟是谁的江湖?

市场与利润悖论
来源:当代经理人 更新日期:2007-12-20 作者:佚名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市场与利润悖论

  中外品牌重新确立江湖地位在很多人士看来其实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这其实源于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本土品牌的核心技术缺失。

  虽然依靠简单的组装,再通过简单粗放的价格战,本土品牌在2005年一度占据了国内平板市场份额的70%以上,但是由于没有掌握关于平板制造的核心技术,本土品牌的新品推进速度和数量显然不敌外资,只能通过对外资品牌的现有产品通过简单的改变后推出追随性的产品,缺乏应有的技术竞争力。

  核心技术的缺乏显然是致命的,特别是平板电视针对的都是高收入的消费者,这部分人往往具有很强的自我辨别能力,相比价格战,他们更看中产品的品质以及创新。这一方面,本土品牌显然不如外资,因此,相对于“国内名牌”的本土品牌,“国际品牌”的外资显然具备更强的品牌拉动力。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市场引起国外品牌的关注后,本土平板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就一直“飘绿”。

  尽管如此,外资品牌一夜之间占领国内市场的高地的消息,对于业内人士而言,似乎还是比预想中的来得快了些。

  不过,《当代经理人》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市场份额一路下滑的同时,康佳、TCL等本土品牌的季度业绩表现却整体趋于强劲,第三季度的利润相对去年同期都可以用“激增”来形容。

  这显然不符合作为一个平板企业的特质。由于身处成长阶段,为了在这一阶段抢占市场份额,建立起在平板领域的优势,都需要大手笔投入,因此,无论是外资和本土品牌,在短期内,赢利的压力都很大,都不大可能成为企业的“现金奶牛”业务。可以对照的是LG电子,根据其2007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显示,截止到9月30日,LG电子数码显示公司三季度销售额攀升至31,700亿韩元(折合34.1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8.7%,较前一季度也增长了16.3%,但是,平板产业却并没有给LG带来现实的利润,目前其在平板领域的亏损仍达到了3100万美元。

  对比外资,我们来看看康佳和TCL的表现。

  康佳:10月31日,康佳集团交出一份成绩还算不错的三季报,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为28.78亿元,较去年同期还有所下降,但其净利润却抢眼地较去年同期大涨51.37%,接近1320万元。

  TCL:10月30日,TCL的三家上市公司,*STTCL(爱股,行情,资讯)集团(000100.SZ)、TCL多媒体(1070.HK)和TCL通讯(2618.HK)同时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宣称扭亏。TCL集团前9月实现盈利1.45亿元;TCL通讯前9个月实现盈利4231.5万港元;TCL多媒体前9个月虽有好转仍亏损203.7万港元。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第三季度TCL集团盈利虽然比去年同期的2667万元有大幅增长。但是营业收入为98.6亿元,同比下降约17.1亿元。1至9月的营收为283亿元,同比下降高达74.8亿元。

  主营业务下降,但是利润却激增,这是康佳和TCL的季报给人们带来的最大的收获。这样的赢利状况用刘步尘的话说,显然是“不太能理解”的,但有一点可以断定,“基本上利润的来源不是彩电业务”。

  按照康佳方面的解释:“主要是由于本期公司取得新股投资收益及按新会计准则规定对去年同期未弥补子公司亏损项目进行调整所致”。也就是说,利润的激增是把公司把大量资金投进了股市,炒股所得收入。据介绍,康佳用来炒股的资金最高达到了4.5亿元,并成立了专门的证券投资工作小组。

  据《当代经理人》了解,康佳的炒股行为并不是个案。运用大量资金炒股是国内彩电企业近期不约而同的举动。据悉,*STTCL在2007年1至9月累计申购新股35次,单次最高中签金额为1774.5万元,累计实现投资收益3918.04万元。10月份,TCL集团董事会也审议通过运用闲置资金打新股的议案,资金运用额度最高达10亿元,占到上年度公司已审计净资产的32.6%。此外,海信电器(爱股,行情,资讯)也动用了不超过2.65亿元投身股市,创维、海尔、长虹等方面也低调承认参与了股市投资,长虹在中报中披露曾持有南方航空(爱股,行情,资讯)和中国联通(爱股,行情,资讯),其在卖出南方航空的股票后,单股投资收益至少在4倍以上,而手上还持有的中国联通,股价较年初翻了一番还多。青岛海尔(爱股,行情,资讯)则长期持有交通银行(爱股,行情,资讯)和百联股份(爱股,行情,资讯),并且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除了股市,家电企业的集体性冲动的另一个出口则是房地产,这方面,海信已经被塑造成为了一个成功者的形象,其旗下的海信地产已经成为了青岛最大的房地产企业。虽说进入房地产领域,对于平板企业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象今年这样大张旗鼓地,却也属罕见。

  10月份,海尔方面就爆出了海尔地产挖角上实地产原总裁卢铿出任海尔地产品牌的操盘手,近日更是爆出其联合浙江绿城出手24亿夺标济南全运会地块,迈出进军地产业实质性的一步。紧接着,康佳也宣布成立了地产公司,并期望把地产做成继彩电、手机、白电之外的又一主业,今年早些时候,长虹也宣布进入了房地产领域。

  众所周知,房地产和股市成为了中国来钱最快的两大行业,作为平板企业,出于希望更好的财务表现的考虑,进入这两个领域,也本无可厚非。不过,受制于技术和规模发展瓶颈,平板企业一直面临着资金短缺,也是中国平板企业共同的烦恼。虽然年销售额动辄都在200亿元以上,但实际利润能达到5亿元的企业少之又少。“如此一来,炒股和建房子的钱从何而来?”也就成为了包括刘步尘在内的众多业内人士的最大疑问。

  刘步尘自己分析的答案是:除了从主业抽取别无他途。TCL确实也是如此作为,在公告中,TCL公开表示其用于炒股的10亿元资金主要是“由于*STTCL所属电子消费品行业的收付特点,公司收付款存在时间差,形成的一定的临时性闲置资金。”

  对主业的“釜底抽薪”,对于本土品牌企业而言,无疑是更大的灾难。对于很多本土平板企业而言,这就意味着缺乏企业良性发展的足够资金,意味着本土品牌企业不能够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研发体系。缺乏研发的驱动,就意味着基本丧失了获取行业的核心技术的可能,在市场上,就可能造成更大的被动。对于平板这样一个在全球还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产业而言,如果没能在这一阶段获取足够的市场份额,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按照经典的“成长周期理论”,就基本上意味着在步入成熟期后,本土平板企业只能一再接受被动的局面。

 标签:
本文导航
  • 第2页:市场与利润悖论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