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恩怨即江湖的话,那么今年十一以来,中外平板企业之间不断爆发的口水战则可以无愧地成为平板江湖。而引发这一恩怨的焦点就是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怡康)这一调查机构于10月下旬发布的中外平板企业十一黄金周销售数据监测排名。
在这一排名中,中怡康的数据显示,在与本土品牌的抗争中,外资品牌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索尼、三星、夏普、飞利浦、东芝、LG等史无前例地占据了平板领域销售额前六强的位置,作为本土品牌的海信、TCL、创维、康佳等国产领先品牌只能无奈的位列十强后四位。
尴尬的数据
中怡康的数据一出台,在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眼球的同时,也招来了本土品牌的集体性的抱怨。这期间显示出了很多的不理性因素。
比如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创维集团中国区营销总部总经理刘棠枝表示:外资在十一期间的良好业绩是因为“作假”所致。一些外资平板电视品牌把九月份的销售数字在十月一、二、三号重新录入,造成了虚假繁荣现象。
另一种比较有市场蛊惑效应的言论出自厦华电子(爱股,行情,资讯)副总经理、厦华电子中国营销总部总经理魏自力和康佳集团多媒体营销事业部总经理穆刚。“很多合资品牌的低价产品也是采用冠捷代工,虽然产品很烂,但由于挂了洋品牌的名号,只要一降价就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但是我们只是低端产品才会在冠捷代工,高端产品都是我们自己生产。希望国内消费者不要为了一个牌子而浪费钱财。”身为厦华新闻发言人的魏自力,这样的发言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显然有着太多的非理性的成分。穆刚的发言也很有市场穿透力:“很多外资品牌都在用它们即将淘汰的产品痛打价格战。”
总体来看,本土品牌的非理性的针对外资品牌的集体讨伐,反映了本土品牌的集体失落,也无疑是十一期间本土品牌市场状况的反映。
当然,也有本土品牌把讨伐的焦点聚焦到了中怡康的数据本身,认为它的数据仅能反映其监测到的那个地区和门店的销量,并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整个一、二级平板市场的销售状态。
不过,这样的论调很快就因为遭到了反对者的质疑而失去了市场。有好事者曾质疑本土品牌说:为什么在你销量领先的时候不出来抱怨数据的不真实呢?
事实上,不仅仅是中怡康,来自国美的十一黄金周国美彩电销售排名数据同样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国美遍布全国近千家门店中彩电销售额前5名依次为索尼、三星、夏普、东芝、飞利浦,仅这5家外资品牌就占据了国美整体彩电销售额的52.59%;国产品牌中只有TCL、康佳、厦华等3家进入“前十强”。
不仅排名靠后,国美的数据显示,在销售额方面,众多国产品牌在国美的销售额占比与往年“十一”黄金周相比,都大幅度下滑,例如海信从去年的9.57%下滑至今年的6.88%,TCL由8.71%下滑至4.02%,创维由8.18%下滑至5.32%,康佳由6.16%下滑至5.40%。
在资深家电市场研究专家刘步尘看来,种种迹象表明,外资品牌在今年十一期间崛起已经成为了不可争辩的事实。本土品牌的非理性言论,只是他们通过舆论给消费者放的一个烟雾弹而已。
聪明的外资品牌并没有上本土品牌吆喝的当,SONY等外资品牌对于本土品牌的非理性讨论采取了不参与的置身事外的做法,使得这种传言很快在市场上消失。
不过,本土品牌的言论却影响到了中怡康的立场,这家公司已经收归于德国最大的市场研究机构GFK。在记者提出希望能得到十一期间彩电全国品牌市场占有率TOP10的排名时,遭到了对方的婉拒,理由是:“现在很敏感”。
不过,在中怡康给《当代经理人》提供的其2007年9月份对全国300个城市3300多家店面的销售监测显示,在销售量前十强中,海信、创维、TCL、康佳等本土品牌分别以12.76%、10.45%、8.62%、8.59%的占有率牢牢占据了前四位,外资品牌中只有三星以7.94%的占有率稍稍超越长虹(7.72%)位列第五,东芝、飞利浦、索尼、夏普等只能位列后四位。
明眼人只要仔细一对照就很容易发现,仅仅一个月不到,本土品牌与外资品牌的销量排名正好是“整调换”,前六强排名由大致本土品牌坐庄在十一期间集体换成了外资品牌,难怪本土品牌会有些不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