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中软视频会议系统工程的规划与组建

来源:ccw 更新日期:2006-10-18 作者:佚名

标准及规范

    视频会议系统所使用的设备应是业界最先进的、具有领先技术标准和强大功能的视频设备,遵循ITU 
-T有关建议及其它有关规定制定的。所提供的系统和设备满足下列标准:

ITU-T协议

     ITU-T H.225:基于分组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呼叫信令与媒体流传输协议

     ITU-T H.230:视听系统的帧同步控制和指示信号C&I

     ITU-T H.231:用于2Mbit/s以下数字信道的视听系统多点控制单元

     ITU-T H.242:关于建立使用2Mbit/s以下数字信道的视听终端间的通信系统

     ITU-T H.243:利用2Mbit/s信道在2~3个以上的视听终端建立通信的方法

     ITU-T H.245:多媒体通信控制协议

     ITU-T H.246:支持H系列协议的多媒体终端之间的交互

     ITU-T H.261:关于PX64Kbit/s视听业务的视频编解码器

     ITU-T H.263:关于低码率通信的视频编解码

     ITU-T H.281:在视频会议中应用H.224的远端摄像机控制(FECC)规程

     ITU-T H.282:远端设备控制逻辑通道传输

     ITU-T H.283:多媒体应用的远端设备控制协议

     ITU-T H.320:窄带电视电话系统和终端设备

     ITU-T H.323:基于IP包交换网络中多媒体业务的框架协议

     ITU-T H.331:关于视频会议系统单向接收的通讯规程

     ITU-T G.703:数字系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

     ITU-T G.704:用于一次群和二次群等级的同步帧结构

     ITU-T G.735:工作在2Mbit/s并提供同步384Kbit/s数字接入和/或同步的64Kbit/s数字接入基群复用设备的特性

     ITU-T G.711:话音频率的PCM脉冲编码调制

     ITU-T G.723:语音双速率编解码标准

     ITU-T G.722: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的语音编码标准

     ITU-T G.722.1:用24或32kbps传输7Khz的声音

     ITU-T G.728:低时延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

系统结构

    视频会议系统拓扑图如下所

视频会议系统网络拓扑图

结构分析

本视频会议系统分为三级结构,核心节点会场、汇聚节点会场、接入节点会场。

    核心节点会场:

    提供目录服务,负责系统的整体管理、运行,并连接核心节点和直接接入单位的视频会议终端。核心节点会场作为视频会议系统调度和指挥的中心,需具备完善的功能,配套专用视频会议管理软件以实现对整个视频会议系统的集中控制和集中管理,并可在多媒体方面作进一步扩充。

    汇聚节点会场:

    汇聚节点MCU负责连接汇聚层以及所属接入层视频会议终端,并与核心节点的MCU进行级联。汇聚节点配置视频终端,可通过网络接入核心节点MCU,召开全国性的视频会议。汇聚节点可通过核心节点的管理系统可召开跨区域的会议;汇聚层可开区域性的视频会议。

    接入节点会场:

    配置视频终端与汇聚节点MCU相连,完成各种会议(包括总部、各分/子公司)的召开。

    视频桌面终端(软终端):

    网络中的计算机网络用户通过桌面PC加入到视频会议中。企业可考虑为核心节点、汇聚节点、接入节点配置视频桌面终端,作为硬视频会议有效的补充。

 

主要功能

    视频会议系统构建后不但能够满足企业召开各种视频会议的需要,同时能满足应用需求,主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会议控制管理

    本项目建成后能实现添加会场、删除会场、会场静音/闭音、呼叫会场、挂断会场等会议控制功能,并且能灵活召开全国性的视频会议、远程培训、跨区域的视频会议、区域性的视频会议,同时企业内部能够召开多组视频会议。

(2)MCU级联

    系统中的主、从MCU及会议电视终端能够实现互连、互通、互控;同时能够通过视频会议管理软件实现级联后的多画面自动轮询,并且通过该管理软件能够实现会议控制及管理。

(3)多画面显示

    视频会议系统在总部和各分公司可通过其视频会议管理软件实现多画面显示,同时可通过该软件允许操作人员在会议中对多画面进行任意组合,在创建会议模板时可启动轮询功能可以实现自动切换,同时不占用额外带宽。

(4)双流会议

    系统需提供先进的视频会议双流系统、使其具有双流(音视频图像和计算机数据信号实时的多点交互)的功能,以便用户利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工作研讨、员工培训、工作安排、重点项目汇报等方面的应用。同时系统能支持MCU级联后的双流会议。

(5)多速率混合

    系统建成后能够支持不同速率(128K-2048Kbps)、不同帧率(2-25帧)、不同音频算法(G711/G722/G723/G728等)、不同视频解析度(QCIF、CIF、4CIF)的终端参与同一会议,并且不降低视频会议质量和其他会议参与者的接入速率。同时系统支持视频桌面终端(软终端)128K-2048Kbps速率范围内的接入。

(6)系统管理

    MCU具有完善的远程维护能力,支持远程配置、维护和监控;核心点MCU能够统一管理所有汇聚节点的MCU系统;MCU提供目录服务,可通过视频会议管理系统统一监测网络中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所有视频会议设备(MCU、会议室终端)的工作状态。

设备选型原则

    视频会议应用总体框架基于ITU-T H.323网络应用标准,多点控制单元(MCU)以及终端设备是视频会议系统中最为主要的应用设备,产品的选型尤为关键,必须考虑如下几个重要环节:

    产品的先进性:

    用户可从产品的结构体系,技术发展方向,国际国内技术标准、厂家综合实力等方面因素整体衡量产品的先进性;

    产品的功能(性能):

    充分考察并测试产品的图像和声音效果及质量,功能及性能指标强大,满足用户现有需求并可扩展应用;

    产品的稳定性:

    产品应采用先进的结构体系作保证,具有长时间工作能力,易操作性和可维护性强,为视音频会议正常召开作有力保证。

    当然,建设一套完整的视频会议系统应考虑其它诸多重要因素:兼容性、可靠性、集成性、可扩展性、易用性、实用性、经济性等。

中软视频会议系统方案特点

    本方案是多年来参与各类视频会议系统建设项目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主要特点如下:

(1)  能够与网络技术、实际需求相结合

    视频会议系统是一个以网络为依托的综合业务系统。在网络系统中,必然存在着各种应用,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流,比如WWW、FTP、语音视频等。每一种应用都有各自的特点,包括应用对传输时间的要求、应用数据的重要程度及优先级等因素。这些应用数据流的混合传输,使得关键业务应用经常得不到足够的带宽,音视频应用也产生延时等。在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的QOS功能,MCU和视频终端也应具有IP QoS功能,能够支持IP优先、DiffDerv、RTP/RTCP端口范围控制、H.245端口范围控制。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带宽的分配,保证在发生拥塞时,视频会议系统也能够正常的通畅运行。

(2)  能够与各种应用相结合

    在本解决方案中,视频会议系统可以与各种应用相结合:软视频、视频点播、IP语音等;

    软视频:作为硬视频会议有效的补充,可以将网络中的计算机网络用户通过桌面PC加入到视频会议中。

    视频点播:在数字硬盘录像机存储视频媒体资料,供局域网上的用户(桌面终端)点播视频文件。

(3)  规范会议流程

    为了使视频会议效果取得更加完美的效果,需要有一套严格会议管理流程,这是保证会议效果的重要措施。

    会议进行前:在每次进行电视会议之前1小时要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检查会议室电源、灯光、麦克风、音箱、调音台等会议设施,并监测网络状况是否良好、有无网络大量包丢失现象;中心会场与有本次会议需求发言单位试音,各发言分会场要有人做应答,以测试各会场音频及视频效果;

推荐视频会议厂商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