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关于教师发展 | 高校老师如何才能教学、科研两手抓?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20-05-27 作者:pjtime资讯组

    高校教学是一个传递专门性高深学问的过程,单纯讲解教材知识很难满足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新时代,社会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部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到要让广大高校教师队伍“强起来”,以培养培训为关键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强调了高校教师培训要做到常态化,实现教师职业培训、终身学习全覆盖。 

    《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那么高校教师在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01教学科研,鱼与熊掌难兼得

    高校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还面临着科研、教学难于均衡的困境。“科研项目产出快,教学能力提升见效慢,”也是很多高校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科研当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将教师有限的精力合理分配到科研与教学提升上?如何帮助教师提高教研效率?是未来教师能力培养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02缺少有效的方式和途径

    我国原有的高校教师培训是以政府为主、集中建设培训基地的模式。这种模式效率较低规模有限,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的教师培训需要。教育部曾提出“实现高效基层教学组织全覆盖,教师全员纳入基层教学组织,定期集体备课......”这是一个好方法,但如何在繁忙的科研、教学工作中组织教师们集体备课、教研需要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此外,就教师个体的发展而言,目前很多高校难以为教师自查自省、教学复盘提供有效的资料或数据支撑。

    上述教师发展的难题要如何改变和突破呢?

    信息化教学技能训练

    上文已提及,教学能力提升效果慢、成效难体现是高校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科研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如何提升教研效率,直观地展示教学能力提升的成效呢?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训练,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技能。信息化教学设备可以帮助教师减少冗杂的重复性工作,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创新当中,从而实现教学能力提升。

 

    青鹿为中南大学提供信息化教学培训

    信息化素养提升本身就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很多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论可以应用信息化技术高效地实现,而在一些前沿的教学方法中,信息化技术甚至是必要的条件。通过系统的信息化技能训练,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接受这些创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并应用在课堂中。

    留存课程资源数据,教师自查自省

    关于留存课程数据,高校教师们要如何实现呢?其实课程数据的留存与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是环环相扣的。借助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轻松的实现课程数据、资源的留存。北京科技大学等一批使用青鹿智慧教室的高校,已经在日常教学中生成了大量的课程教学数据和课程教学视频资源。

 

    北京科技大学应用青鹿智慧教室开展教学

    这些数据和资源怎样在教师发展方便发挥作用呢?学生互动参与率、作业任务完成情况等课程教学数据可以直观地反馈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知识内化效果,教师可以据此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教师也可以从教学视频资源中直观地看到自己那里可以讲得更好,那些课堂环节同学们专注度比较高,并自行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打磨。

    在线课堂观摩,远程集体教研

    教师发展除了上面说的教师自我反思、自省自查外,也需要学校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提供支持。高校集体教研活动可以通过两种方法高效地实现。

    据《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的《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现状研究》,近三成的青年教师认为老教师“传、帮、带”有助于教师发展。在线课堂观摩通过组织相关教师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示范课例,推广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能够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

青鹿智慧教室可为远程教研观摩提供支撑

    远程集体教研是指通过视音频互动,将线下教研会议转移到线上。对比线下教研活动,线上教研活动更加灵活、便捷,有利于常态化开展。此外,线上教研活动的整个过程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记录,方便日后回顾反思。

 

    综上所述,教师发展需要教师个人努力和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助力,而无论是提升教研效率还是提高课程质量,都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青鹿智慧教室能为教师发展提供包括教学督导、教研观摩、课程资源数据留存在内的多方面帮助,为教师培训常态化提供技术及方案支撑。

    关于教师发展我们还有很多内容想跟您交流分享,限于篇幅,只得浅谈上述三点。5月30日-5月31日,2020青鹿春夏高校新品云发布会即将上线,届时将由特邀专家、知名学者为大家带来更加深入的教师发展分享,扫描下方小程序码预约参加,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推荐视频会议厂商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