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本土彩电企业“缺芯少屏”,占电视机整机材料成本60%以上的核心部件液晶面板,大多依赖进口。产业链中上游核心技术的缺失一直是国产彩电品牌的难言之隐。但目前这种情况正在悄然改变。目前深圳彩电厂商开始涉足上游核心技术的研发,一些彩电龙头企业合作投资的液晶模组、液晶面板项目也已实现量产。
目前深圳彩电巨头大部分使用的还是进口的面板。而从今年4月1日起,对32英寸及以上不含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板上调进口税率,取消3%的暂定税率,恢复到之前的5%,据称液晶电视的整机成本将增加约1%。
在成本压力面前,深圳本土彩电企业开始涉足面板产业。近年来,TCL、创维、康佳等本土企业都已涉足上游技术的开发,从附加值较低的后端整机制造,向高附加值的液晶模组、LED元器件、液晶面板等上游核心技术方向转移。
LG Display(即LGD)广州8.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工厂奠基仪式今年5月在广州LG Display工厂进行。5月中旬,苏州三星液晶面板8.5代面板主厂房亦开工。根据规划,广州LGD工厂约投资40亿美元,计划2014年下半年量产。股权方面,LGD占该项目70%、创维集团参股10%,其余由广州开发区持股。早在2009年,创维开始着眼于上游面板产业,并抓住与LGD的合作机遇,涉足面板产业,通过在广州建立8.5代液晶生产线实现本土化生产,获得更稳定的液晶面板供应,并降低运输成本。
2009年11月,总投资达245亿元的深圳市第8.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项目正式启动。据群智咨询的数据,去年京东方、华星光电的8.5代线量产后,LGD在国内面板的占有率已从去年的24.2%,下滑至今年一季度的16.2%。无疑,国内彩电厂商“缺芯少屏”的局面已经得到改观。而来自华星光电的消息显示,华星光电业务表现突出,华星光电液晶玻璃基板综合良品率稳步提升到92.10%,达到行业中位数水平,并逐步开始导入生产37寸、46寸产品。
据透露,目前国内彩电厂家甚至外资彩电企业正在对国内面板品质进行评测与试用,而随着国内面板质量的提升,面板依赖进口的局面有可能被打破。国内彩电厂商有望摆脱海外厂商的制约,走出“缺芯少屏”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