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的中国开拓难度
索尼三大业务合力效果最终如何,目前无法看出效果。但是,如何解决游戏业务、移动业务未来的市场开拓则成为索尼必须马上面对的问题。
智能手机业务无疑是移动业务的重心。去年11月索尼斥资10.5亿欧元从爱立信手中收购“索爱”公司50%的股权,从而全资拥有这家手机公司。今年索尼在智能手机品牌Xperia上加大宣传力度,企图在智能手机市场“立足”。
不过,对于上述智能手机业务的发展通信专家马振贵表示,当前iPhone已经深入人心,苹果已经有完整的产业模式,索尼除非能推出标志性的产品来,且明确自身的营收模式,否则前景不容乐观。
游戏业务也同样面临风险。张书乐表示,当前WII所带来的体感游戏风潮,以及平板所带来的触屏游戏玩法,都是对索尼游戏模式的颠覆之作,“过分强调技术而忽略了消费者的游戏体验,这是索尼必须应对的问题。”
对上述业务中与对手竞争的胜算和前景如何判断,索尼中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未给出回应。
除了上述业务自身经营策略需变化外,新兴市场的开拓也成为摆在索尼面前的重任。
公开数据显示,在2011财年,索尼在新兴市场(指日本、北美和欧洲以外的市场)电子产品销售额为1.8万亿日元,而平井一夫最新的计划是到2014财年,这一数字上升至2.6万亿日元。至2014年,来自新兴市场的音视频类消费产品的销售额,要占到该类产品全球总销售额的60%。
就中国市场来看,尽管索尼中国上个月迎来了新的总裁——栗田伸树,试图他的上任来加强索尼在华本地化业务运作,但张书乐认为,索尼在中国市场开拓很难有精进。
不光是智能手机业务在中国市场面临着苹果、三星、HTC及中兴、华为等品牌的冲击,在游戏方面,索尼如何拓展也是难题。
张书乐认为,一方面索尼的游戏机进入中国依然面临政策瓶颈;另一方面,即使进入中国,但真正赚钱的正版游戏软件销售将不可避免遭遇到盗版和破解的命运,就如苹果应用软件商店上收费软件当前在中国所遭遇到的情况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