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以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为主的视听产业销售产值比2010年翻番,达到2万亿元。要掌握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核心技术,建立健全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国家标准体系,新一代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研究取得突破,提升对技术标准、产业发展方向、产品升级的话语权。
技术研发与应用实现重大突破
“十一五”时期,虽然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但随着《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以及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一揽子刺激内需政策的落实,我国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仍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技术研发与应用实现重大突破,自主品牌竞争力逐步增强,国际化步伐显著加快。
工信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数字电视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从2006年到2010年,以数字电视为主的视听产业销售收入从3967亿元增长到10039亿元,工业增加值率从17.4%提升到21%。
这一时期,我国数字家庭技术与应用取得进展,以应用促发展局面初步形成。据介绍,目前,我国以数字电视应用为中心、面向三网融合的数字家庭产业初步形成,“闪联”“e家佳”和“广联”等各具特色的数字家庭标准组织相继组建,自主技术标准的国际化及推广应用取得重大进展;构建了包括数字家庭网络运营、数字家庭智能终端、数字化家用电子产品制造、面向三网融合的数字家庭内容服务在内的技术链,产品涵盖消费电子、通信、安防、建筑、网络运营、内容服务等众多行业。广州、杭州、武汉、青岛、长沙等城市的数字家庭研发与应用示范步伐加快,部省共建广东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建设初显成效。以互动娱乐、智能家居、信息服务为代表的面向三网融合的数字家庭业务应用创新取得较大进展。
此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标准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区域发展辐射作用明显,骨干企业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数字电视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根据行业专家分析,“十二五”时期,我国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产业将迎来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从宏观环境来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将逐步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数字电视和三网融合政策进一步贯彻落实,将为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绿色环保、低碳节能作为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消费的角度而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并举,产品更新换代加速,城市化带动城市家庭数量快速增加,居民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数字家庭娱乐、智能家居、远程教育、社区服务等发展势头迅猛,内需市场的扩大将为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内需动力。
从技术的层面来说,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绿色环保为特征的科技进步,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显示、人机交互、内容保护与可信安全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融合创新为特征的新型产品和服务形态,将为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从发展模式来讲,“4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融合的不断推进,将促进产业从单纯整机生产向上游高附加值领域延伸,从产品制造向内容服务、运营服务和生产服务等领域渗透。产业集群正加速从成本导向型向创新驱动型升级,生产与服务融合、软件与硬件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
此外,我国的投资环境继续保持宽松,这也将为数字电视及数字家庭产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不过,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处于恢复期,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发达国家提出重振制造业,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壁垒、反倾销、知识产权等问题依然突出,将影响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