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华:如果你的培训做不到,他对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品牌是有不同的理解,了解也不够深刻,那么在待遇上来,激励的机制方面也不能够最大的发挥营业员的优势。
百思买在中国同样强调它一贯的“服务至上”,从不在节假日打折促销。而在价格和服务两者之间,中国消费者通常会选择优惠的价格。这些明摆着的道理百思买似乎视而不见。
“比如说彩电的支架,在我们商场里面不可能拿这个一个主要零配件向你收费,对吧,但是在百思买他会有这样的现象,比如说他的很多配件都是需要你花钱去买的。”
百思买全球副总裁王健认为,百思买骨子里是非常好的模式,只是对于中国市场有些超前了。
王健:百思买它这样一个模式,其实呢应该说它还是一个超前,这个超前更注重顾客体验,更注重商品的展示,更注重公平公正来引导我们的消费者,包括为消费者去解决一揽子的解决方案,现在之所以他碰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的这样一个模式是要靠高的销售,要靠高的毛利来支撑,但是在上海只有8家门店,这样就导致规模的效应还是上不去。
强攻肯定不灵,只能智取。据了解,百思买确实为重返上海市场进行了市场调研活动,就之前经营模式的教训、新店的定位等一系列问题征求意见。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认为,百思买重回中国的时机很微妙,这个决策必须慎之又慎。
王先庆:回来是肯定的,只是一个方式的问题,因为现在的时机确实是中国的地产行业也好,零售业也好,都处于多变时期,那么他需要冷静的观察,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如果在上一年竞争中没有有效的进入的话,那么在这一两年里他可能是一个观察期,或者说是一个尝试进入期。
据说,调研中重返上海的前景不被外界看好,可能也是百思买至今迟迟没有动作的一个原因。部分市场人士认为,百思买重开徐家汇门店的计划,如同它今年2月宣布关闭所有中国门店一样愚蠢。但是王先庆认为,这是国际大品牌不断提升品牌价值的必由之路,即使旗下的五星电器做的再好,百思买自有品牌再难再险,也还是要回来。
王先庆:一般来说这些大型跨国企业,进入各个发展中国家市场,开始都是买当地的品牌,借当地的品牌,但他一旦真正发展起来以后,都会用自己的品牌,因为做一个跨国企业这样的品牌价值是需要不断的整合和提升的,品牌价值它需要单一化、清晰化。
即便中国人暗地里笑话百思买要吃回头草,我们也希望百思买能够加入中国市场的竞争,把它的优质服务理念带给消费者,希望它能底气十足的说一句“I am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