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心仲看来,互联网电视的发展,国内厂商在技术上遇到的问题相对较小,而最大的制约则来自内容。
和谷歌电视试图将“整个互联网内容引入电视机”不同,中国电视内容处于“监管”的状态,开放的内容平台模式行不通。在阳丹看来,在互联网电视内容发展方面,终端厂商必然要走一个更为漫长的“准开放”的过程,譬如,首先要探索一套播控体系和平台,而后通过可管可控的标准筛选合适的合作伙伴。
9月7日,康佳集团和SMG旗下视听业务运营商百视通(BBTV)签约,以共同建立网锐智能电视推广联盟,其互联网电视视频内容平台将交由百视通运营,并推出以“BBTV网视通”为节目内容品牌的电视产品。
按照黄心仲的介绍,合作之后,康佳互联网电视的在线视频内容平台将交由百视通运营,百视通为拥有康佳互联网电视的用户免费提供其平台上的视频内容点播服务,而康佳则以每台电视“数十元”的价格向百视通支付内容代理费用,而“分成”的模式尚在酝酿中,毕竟,“针对视频内容进行收费当下还不现实”。
自今年4月广电总局出台两份《规定》对互联网电视内容采取“集成服务+内容服务”的“双牌照”管理,规定互联网电视终端厂商必须与获得集成牌照的平台集成商合作,才能获取正版的视听节目资源。而目前,国内获批互联网电视集成牌照和内容牌照,拥有互联网电视完整牌照,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内容、运营等业务的内容运营商,也仅中国网络电台(CNTV)、百视通以及杭州华数三家。
因此,选择其中之一进行合作,将互联网电视内容,尤其是视频类管控内容平台交由其运营,也便成了终端厂商搭建内容平台的惯常模式。自今年年初开始,创维与CNTV,海信、TCL及长虹与杭州华数之间,也都进行了代理运营的相关合作。
“之前的模式,内容会存在版权等诸多问题”,黄心仲说,在他看来,终端厂商和广电系这三家拥有牌照的内容运营商合作,好处在于片源稳定、合法,而且相比此前直接连接到互联网,现在利用广电的网络端口,在带宽方面更有优势,用户观看的流畅度也会提高。不过,在阳丹看来,这样一来,各家终端厂商之间,可提供的互联网电视内容方面就会出现“同质化”的现象,毕竟合作伙伴和分享的资源都高度雷同,并不利于形成良性的竞争。
由于视频等管控内容平台的发展面临政策制约。因此,诸如长虹、TCL等厂商则将扩充内容服务的努力转向了“非管控内容”。
根据阳丹的介绍,去年12月,长虹和TCL合资组建了广州欢网科技,主要探索提供互联网电视增值服务,以及通过内容播控技术,建立相应的针对非管控内容的播控平台,譬如,教育类内容以及一些可以收费的相容相关内容。其中,仅长虹方面,便投入了一个研究所的团队来主攻非管控内容平台的建设,规模达百余人。除了长虹和TCL,创维最近也开始尝试通过酷开网的平台,为其互联网电视提供诸如“家庭健身类”的非管控内容。
虽然自去年开始国内市场互联网电视销量持续猛增,但根据奥维咨询(AVC)今年8月份对长春和长沙两地现有的网络电视用户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并不让人乐观:目前购买网络电视的用户中,其真正活跃用户的比例不足5%(此处的活跃用户,指的是每周真正应用网络功能超过2小时的用户),很多用户不仅没有用过网络电视功能,甚至还不了解自己的电视具有网络电视的功能。
根据奥维咨询的分析,除了消费者使用习惯有待形成以外,更重要的,是目前的互联网电视产品提供的内容和应用较为匮乏简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上网感知。
而这,则需要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形成更为有效的协同和合作。在丁之敏看来,“谷歌电视”树立的一个好榜样则是:创建了自己的产品聚合环境,谷歌、索尼、英特尔和罗技等合作组合覆盖了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与终端制造的完整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