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统计发现,曾经表示在中国大陆建立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企业已经有奇美、夏普、LGD、三星等,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这些液晶面板上游企业积极寻求中国市场的支撑,把液晶面板生产线转移中国大陆是必然的。同时,深圳、南海、上海、昆山等地方政府也都明确表示将建立第7代以上的生产线,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平板显示产业或者半导体产业,它的产业聚集效应非常重要。”台湾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彭双浪表示,“如果产业配套企业非常分散的话,对产业发展是比较不利的条件,包括比如说设备、材料的运送,尤其未来更高的世代的时候,它的设备,不管是体积或者精密程度更高,要经过长途的运输其实不太可能。它的原材料或者它的产品,在运输跟后勤这块的成本更高。所以产业聚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其实,大陆2003年本土液晶产业就开始成长,现在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两大产业集群。这其中,又以长三角更为明显,长三角平板显示产业与半导体产业发展同样出色,几乎全球前10大的液晶面板厂的模组生产、背光模组厂、液晶显示器厂和笔记本电脑厂商都已经在此建立了生产基地。LG飞利浦、瀚宇彩晶、统宝光电选择了南京;索尼、夏普选择了无锡;中华映管选择了吴江;友达、三星、日立选择了苏州;奇美在宁波建立液晶模组生产线,这些面板大厂基本都选择了长江三角洲地区。
此外,长三角地区包括瑞仪、辅祥、科桥、中强光电等上游企业,南京LG飞利浦、苏州三星、上广电NEC、吴江华映、南京瀚宇、苏州友达等中游厂商以及吴江大同、瑞中科技、广达电脑、蓝天等下游厂商都已经着手在长三角的产业部署,使得长三角液晶上下游产业已形成集聚态势,龙腾光电也正在昆山投资建第5代线。
虽然长三角、珠三角已经有一定产业承接的能力,但与台湾比起来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以台湾为例,台湾岛从北到南,从最北到最南是330公里。真正产业聚集大概200多公里,但是集中了密度非常高的上中下游产业。彭双浪表示,除了平板显示产业外,还有很强大的IC(驱动电路)产业基础。平板显示产业上中下游除了原材料之外,还有元器件、面板、下游系统。除了更上游原料以外,其实以面板上游来看,包括面板、彩色滤光片、玻璃、背光源、IC等企业,在台湾有一个非常完整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