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公共场所安防系统功能及监控平台的应用

公共场所安防系统的发展趋势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09-01-14 作者:佚名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三、公共场所安防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共场所安防系统不再是传统的单个子系统简单堆砌的信息孤岛,也向系统化、智能化的方向演进,粗略看来,可以发现以下几点趋势:

    IT化

    安防产业和IT产业相互融合的过程正在加速。由此所带来技术创新和产品翻新也在助企业不断地提升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传统上,每个安防子系统在物理上均独立存在,各个子系统有不同的布线,异构现象明显,严重制约了子系统之间的整合。同时,流媒体技术、视频算法技术已经脱离了传统安防的范畴,技术的IT化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整个安防系统也向IT方向演进。

    标准化

    公共场所安防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整合而成的,每个子系统由有不同的厂商生产,遵循的标准也不完全相同,七国八制的现象明显,信息孤岛很难打破,互连互通、互控互管难于实施。标准化推行多年,但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市场上没有强势厂商推行标准,技术上没有标准先进的方式整合资源。随着IP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大型IT厂商高调进入安防行业,安防系统标准化的来临指日可待。

    安防系统标准化涵盖了多个方向,包括承载基础平台的标准化、控制信令的标准化、视频信息的标准化和数据存储的标准化。

    IP技术由于其天然的标准化和开放性,成为安防系统基础承载平台的天然载体。基于标准的TCP/IP技术,可以承载视频信息和控制信令,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全系统的互连互通。基于IP技术的SIP信令,由于其标准、开放、易于应用的特点,被公安部和运营商推荐为安防系统的基础控制信令,实现安防系统的互控互管功能。

   监控系统作为安防系统的核心,其视频编解码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可行性。目前市场上监控系统多采用MPEG-4和H.264进行视频信号的编码,由于MPEG-4的国际标准较多,无法保证系统的互通性,H.264多采用BaselineProfile方式,较适合广播等延时较大的场合应用,对于实时信息要求严格的监控系统,无法满足实时性的要求。所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系统的互联互通存在障碍,因此需要标准的编解码技术,实现不同厂商设备的互联互通。

    由于大量的信息需要共享和流动,数据在安防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保障数据的可靠存储,如何来保证数据信息在系统中流畅的流通,如何实现数据的综合利用,都与数据的存储休戚相关。通过标准化的存储模式,利用IP网络的传输特性,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

    开放化

    标准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开放化。由于安防系统的复杂性,由单个厂商完成所有设备的生产和集成几乎不可能,需要多家厂商的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开放也就成为必然趋势。开放包括了硬件层面的开放和软件层面的开放。硬件层面的开放要求提供标准的接口,能够实现多硬件系统的联动功能;软件层面的开放要求提供标准程序接口(如API接口)或应用程序开发包(如SDK开发包),能够对软件管理系统进行业务应用和增值开发,提升系统的应用性能。

    系统化

    公共安防系统按照逻辑结构,可以分为前端设备(包括摄像头、编解码器、门禁控制器、火灾特征传感器等)、传输网络(包括IP网/模拟光纤网/数字光纤网、PSTN网、广播网等)、管理控制中心(包括视频矩阵/DVR、门禁管理平台、火灾报警主机等)和数据存储中心(包括DVR/DAS/NAS存储设备、门禁数据库、火灾数据库等)四大部件,目前安防系统大多是对这四大部件的简单堆砌,无法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整合,更不能实现安防系统准确预防、快速响应的需求。只有通过建立系统化的平台,完成各个部件的无缝整合,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成熟应用。安防厂商大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纷纷开始进行系统化的尝试。系统化的实现,必将导致一大批小厂商的消亡和业界巨头的产生。

    智能化

    随着安防系统外延的不断扩大,采用人工监控和控制的方式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系统的智能化也就成为大势所趋了。安防系统智能化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通过计算机代替人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管理,采用智能化软件平台,运用标准预案,将各种现象与标准预案进行对比,自动分析潜在的隐患并进行报警,使得系统真正具有预警功能,实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诚然,系统的智能化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误报、漏报,预案过少等不足,但对于人工而言,其7×24小时不知疲倦的连续工作能力,却是人无法比所及的。现在可以通过智能系统和人工相结合,解决大部分面临的问题,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的提升,安防系统智能化效果会更加完善。

    

 标签:公共场所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