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分析TCL财务报表 难说其已走出阴影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日期:2008-04-03 作者:胡春民

    深圳证券交易所自3月28日起,撤销对*STTCL股票交易的退市风险警示,“*STTCL”变更为“TCL集团”。

    从2005年起连续两年亏损的TCL集团,2007年实现赢利3.96亿元,扣除非经营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36亿元。随着“摘帽”成功,TCL集团松了一口气,但记者分析其公布的财务报表,也不免为其未来的命运平添了少许担心。

    虽然TCL集团2007年实现了3.96亿元的赢利,但并非主营业务的房地产和投资业务就贡献了1.9亿元的利润,而这一业务板块的总销售收入仅仅为5.59亿元。而占TCL集团总收入一半以上的多媒体业务仍然是2007年唯一没有扭亏的板块。2007年TCL集团多媒体营业收入为207.17亿元,同比下降30.7%,亏损4.33亿港元。尽管这一亏损与2006年亏损27亿港元相比,已经大幅度减少,但一家上市企业在主营业务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情况下,很难说就已经走出了阴影。

    彩电是TCL集团多媒体业务最主要的支撑,2007年TCL彩电实现了1500万台的销售量,这一销量在全球范围内应该说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在彩电产业正从CRT(显像管)电视向平板电视过渡时刻,2007年TCL集团1500万台的彩电销量中,液晶电视仅占8%,这一比例与海信电器、四川长虹等竞争对手相比略显不足。

    TCL通过收购法国汤姆逊、美国RCA等品牌获得了全球性的扩张,但这种扩张只是CRT电视地盘的延伸,事实上,TCL连续两年的亏损已经为此埋了单。在平板电视时代,TCL在终端市场还没有表现出规模优势,在上游也没有掌握足够的话语权。特别是在上游领域,海信电器已建立了液晶模组生产线,四川长虹完成了等离子屏生产线的初步投资,而TCL集团在广东南海的液晶模组生产线因股票增发被否而搁浅。至少在终端生产和上游资源这两方面,还看不出TCL集团在彩电方面的明显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2008年中国彩电市场形势对于国内彩电企业更严峻,国外品牌靠价格战正逐步蚕食国内品牌的市场,身在其中的TCL,2008年的市场前景并不乐观。

    此外,在业务架构方面,中国很多家电企业都在逐步培养并增强相对弱势的业务,比如海信收购科龙、长虹收购美菱等增强白电业务,而TCL集团因在海外市场的扩张错失了在国内做强白电业务的机会。2007年TCL白色家电业务收入反而下降了7%。

    当然对于TCL集团多媒体业务来说,2008年并不是没有机会。人民币升值对大多数彩电企业的出口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TCL集团已在美国、欧洲等地建立的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可以抵消出口放缓的影响。近期TCL集团多媒体获得飞利浦的OEM订单,可在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上提供帮助。

    据说TCL集团的液晶模组项目将在惠州开工建设,这将为TCL集团多媒体业务获得上游资源的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最后,TCL集团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以及在消费者心中的良好口碑也将是多媒体业务2008年扭亏的强大基础。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