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LED:希望之星-中国LED产业发展与前景

国内LED产业特点
来源:平安证券 更新日期:2007-08-04 作者:邵青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国内LED产业特点

  上游产业是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强度大,工艺控制技术难度大,吸纳就业人员少。目前,我国上游产业的现状,一是参与单位多,主要单位有中科院半导体所、中科院物理所、石家庄第十三电子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昌大学、深圳大学、厦门三安、大连路明、士兰微、上海蓝光、上海蓝宝、江西联创、河北立德、山东华光等;目前问题不是参与单位为多,而是这些参与单位(特别是科研院所)都想建立自己产能,起始阶段产能都不大,整个产业看起来资源分散,没有规模;而且因为科研院所都想建立自己的产能,在技术输出上排外,自己产业化又需要时间,小规模产能建起来后世界技术又有新的发展,又跟不上,实际上各科研单位在某一时间突破的可能仅是产业技术链的某一环节,整体上产业化条件还不具备,这样虽然每年看起来各个方面的技术的都在突破,但产业化效率非常低,过了几年又落后了,又得追赶。很多研究机构都在拿“863”计划成果实施产业化,但有些国内“863”计划成果虽然在国内先进,但在国际上并不是一流,或者是国际先进,但单一项目实施产业化其规模不一定能做得大,受市场拖累,因此盲目实施产业化而不是转让或授权给促进作用更大的企业,先进技术也会随着时间消磨慢慢荒废,只会延缓整个国内行业发展。所以,国内企业应当转变观念,有成果不一定非要自己产业化去实现其价值;另一方面,公办科研院所,应当借鉴台湾工研院的模式,自身积极研发技术,为产业培养技术人才,技术成果及时授权转让给企业,特别是本身竞争力强的企业,研究机构不会为产业化进程拖累,行业研究成果得到有效整合,这里政府应作出一些规范,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是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整体上一般芯片的亮度、发光效率、抗静电能力、抗漏电能力以及品质控制水平与国际厂家仍有差距,这对国内企业而言,并不是什么十分难看的事,全球唯五大巨头技术最好,这五大巨头之间也各有千秋,其它外围企业都在跟踪,并不影响他们的产业化进程,关键是后续研发效率。

  三是能满足市场需要且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少,封装所需芯片尤其高档芯片主要靠进口,其中高档蓝绿芯片和四元芯片从美国Cree、HP等公司进口,中高档蓝绿芯片和四元芯片从美国AXT(大连路明集团子公司)、UOE,台湾晶元,以及韩国公司进口。目前国内大连路美、厦门三安、杭州士兰微取得突破,不断接近海外中高档技术水平。

  下游封装产业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发展,传统引线型LED封装技术已相对成熟,但新型LED包括Chip LED、Top LED、Power LED的封装起步不久,仍面临一些设备和技术问题需要克服。由于传统LED封装,设备投资强度适中(视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和设备精度),对产品质量要求不高时,手工都可以作业,所以吸引了一批个体和民营企业进入,全国有数百家封装企业,尤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密集,但规模都比较小。从封装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水平,设备自动化程度及生产规模等方面看,目前总体讲,中游产业技术上和国外差距不大,除Power LED外,其他形式的LED都有企业能够批量生产,并且使用的设备和原材料基本与国外一致,但规模与国外大公司比较,差距巨大,比如Chip LED,大陆企业产能加起来也不如日本西铁城一家公司产能的十分之一。

  国内LED封装材料及配件的配套能力较强。除个别材料外,绝大部分材料均为国内提供,主要有金丝、硅铝丝、环氧树脂、硅胶、银胶、导电胶、支架、条带以及塑封料、封装模具和工夹具等,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

  在白光LED封装用荧光粉方面,国内研发和生产企业有几十家。研究单位有北京有色院、中山大学化学系、中科院化学所、长春物理所等单位,这些单位近年来开展研究提高黄色荧光粉的光激发效率、抗光衰性能等,取得很好的成果。同时开发出红色荧光粉和紫外光激发三基色荧光粉,对推动国内白光LED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目前已知涉足下游的企业一百多家,产品主要有草坪灯、地埋灯、轮廓灯、射灯、景观灯、车用灯等,其中LED和太阳能结合,衍生出一大类产品。但下游产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产品五花八门,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LED和其他技术的结合,比如和控制技术、电源技术、太阳能技术等的结合,有待进一步完善;低质低价、恶性竞争的苗头开始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LED显示屏厂商已经具有了很强的实力,虽然拥有DAK、Lighthouse、Darco等知名显示屏厂商的竞争,但国内LED显示屏厂商还是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国内已经涌现了一批如上海三思、北京利亚德、西安青松等优秀企业,国内显示屏市场吸收了很大一部分芯片产能,对促进国内上中游发展壮大起了重要作用。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